我是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文章,为自己赋能的第91篇。
《论语子罕篇第九》第8篇: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这则论语很有味道。前辈名家争议也不少。
【钱穆先生译文】先生说:“我有知吗?我实是无知呀!有鄙夫来问于我,他心空空,一无所知,只诚悫地来问,我亦只就他所问,从他所疑的两端反过来叩问他,一步步问到穷竭处,就是了。”
【杨伯峻先生译文】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哩。有一个庄稼汉问我,我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我从他那个问题的首尾两头去盘问,[才得到很多意思,]然后尽量地告诉他。”
【李泽厚先生译文】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哩。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一点也不知道的;便把这个问题的正反、本末来考查。终于得到结果”
首先我们看一下“鄙夫”,意为:边远的,未开化的,没见识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 • 庄公十年》。夫:成年男子。
二、“空空如也”是指谁?
钱穆先生认为是指“鄙夫”,显然解释不通,大多数人认为是指孔子指自己。我赞同后者。
三、再看“竭焉”。这点我赞成钱穆先生所说,即“一步步问到穷竭处"
总之,我的理解是——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知识呀!有鄙夫问我,我对他所问的事一无所知,(怎么办呢?)我只要把他所提问题的两端弄清楚,一步步问到穷竭处,自然就明白了。”“
如何理解这则论语?对我们今天又有什么启示?
一、孔子的自谦
各种史料都可以证明,孔子是当时最博学、见识也是最广的人,但他却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人说,这是孔子假装谦虚,在作秀呢。
但是你再往下看“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就知道没有这种经历的人是说不出这种道理来的。我想起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所学的知识,但是圆圈之外有那么多空白,对我来说意味着无知,而且圆圈越大,它的圆周就越大,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越大。由此可见,我感到不会的地方还多得很呢!”
《礼记·学记》有句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作为当时最博学的孔子,学的越多,就越觉得学得不足,这不是谦虚,更不是作秀,而是一种天性,一种习惯。
二、有鄙夫问于我。
一般人都会不屑一顾,不愿意回答,甚至认为不值得,但我们看孔子,也算当时的大人物,可见孔子的谦虚、平易待人。
三、孔子承认自己对这个问题是“空空如也”。
如果是我们,能做到么?对一个“鄙夫",承认自己对这个问题“空空如也”,这太丢面子,以后还怎么在圈子里混?还怎么算是大师?
四、孔子的方法“叩其两端而竭焉。”
这其实就是辨证法。就是抓住了事物对立的两端,并从中找出规律的办法。解放后,有许多从部队提拔到地方或单位干工作的人,并没有科学专业知识,但身为领导要决策,怎么办?就是用辨证法,而且非常科学。这就是孔子的方法论。而且是符合辨证法、非常科学的方法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也可以用一下孔子的方法。
但前提是:我们首先要谦虚做人,更要谦虚待人,否则我们可能仍然学不会这个方法。
一孔之见,不妥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