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论》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
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
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
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
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
本课笔记:
上古真人是没有物与我的差别的。就像亚当和夏娃。他在水里游泳和水是一体的,没有谁和我的区别。他在闻一朵花时和花是一体的,没有花的存在也没有我的存在,是合一的状态。
以人的成长为线索,小孩在刚出生时也是没有自己和他人的区别的。一哭就有奶喝,分不清自己和妈妈。等到断奶时,分离焦虑就开始了,开始有了自己和奶的区别,我哭了奶却没有了。小孩子刚会说话时,也是分不清你和我的区别的。喜欢把我和你弄混淆。
在道德经里,老子说的最高境界是:能婴儿乎?最高的境界是复归于婴儿,回到婴儿那种赤子的状态。也是庄子这段里讲的,有以为未始有物者,未始有加矣。
孩子在长大一点,开始有了我的和你的的区别,这个是我的玩具,我的糖不给你吃等等。当出现了这样一个我时,就有了一个界限,就如亚当和夏娃吃了伊甸园的苹果,这才看到了对方与自己区别,而被逐出了伊甸园。这个时候只是有了一个二元的区别,还没有到达固步自封的地步,还没有封闭的信念系统。别人的观点和你不一样,可能之气会觉得,他跟我不一样,心还是很开放的,可以允许新的观点进来。
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然后开始有了封闭的信念系统,但是还没有是非。当孩子在长大一点,会形成一个概念,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好的,所以不去拿别人的东西,当别人拿了我的棒棒糖,但是给我道歉了,我们还是可以做好朋友。还没有出现他是个坏人,这种是非的心。
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再大一点,就有是非了。不到觉得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好的,还会形成拿别人的东西是小偷,小偷是坏人。这样是非对错就出来了。走了这样的是非,真理就不会显现了。因为走了是非心之后,看到的都是自己脑子里形成的是非观念。连基本的事实都看不到,何况真相呢?所以,是非一出现,真相就隐去了。
所以,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
在庄子的思想里,之所以会有爱,是因为没有道。人们没有和自己的本源连接,所以才出现了爱。
怎么理解?就像只要你想着要救人于水火,就无法去帮助别人。之所以会有人道主义救援,是因为还有灾难,有饥荒,有暴力。你的爱,你的善心,你的耀眼的菩萨光辉,是建立在有痛苦有灾难的前提上的。然而真相是,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需要被拯救的,是需要被爱的。只能自己拯救自己,自己爱自己。爱,只是没有爱的代偿反应。(他好爱我,我好感动。那只是你不爱自己的代偿反应;因为你没有爱,所以别人才爱的了你,你才会被这个你没有的东西感动。)
爱是什么?爱是只有当自己无法给自己的时候,才会出现的某种带着所谓光辉的东西。庄子关于爱的解释,给我们打开了新的世界。让我们女性看到了我们终生为之赴汤蹈火的东西是什么。我们大概是期望得到一种我自己给不了自己的东西,才会去期望别人施舍给我。
当爱还是出自某种代偿反应的时候,不管表面上看起来多么梦幻甜蜜,并不是想象中的别人的爱有那么伟大。真正的爱是出自无我和合一的自然流淌。
在庄子心中,爱不是相濡以沫,更高的爱是相忘于江湖。
真的,庄子给了我新的认知。以往我认为爱是神圣的,伟大的,让人暖心动情的。也渴望去得到这样的爱。这一课真的颠覆了我的认知。原来大多数时候我们认为的爱只是没有爱的代偿反应。施于爱的一方表面上的做法让人感动和甜蜜,可往往出自于道亏而爱成。得到爱的一方也不必把得到爱寄托于别人身上,因为你想要的到的都是自己不能给自己的东西,给自己爱,爱自己,最重要。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与其在爱里互相折磨,不如放对方去更大的天地受滋养。更高更大的爱,就是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