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der 应用概述

本文目的

理解Binder对于理解整个Android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Android系统的四大组件,AMS,PMS等系统服务无一不与Binder挂钩;如果对Binder不甚了解,那么就很难了解这些系统机制.

要真正的弄明白Binder机制还是比较麻烦的,本文只是大致的介绍一下相关的概念以及在应用层该怎么使用.

本文目标:

  1. 不依赖AIDL工具,手写远程Service完成跨进程通信
  • 弄明白AIDL生成的相关代码

  • 基于AIDL代码的分析,了解系统相关服务的代码逻辑.

Linux相关概念

因为是讲进程间的通信,而android又是基于linux,所以对于linux系统需要一定的了解.
推荐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 一书,其主要是讲一些系统概念.

  • 操作系统的不同进程之间,数据不共享;对于每个进程来说,都以为自己独享了整个系统,完全不知道其他进程的存在;因此一个进程需要与另外一个进程通信,需要某种 系统机制 才能完成.

  • 用户程序只可以访问某些许可的资源,不许可的资源是拒绝被访问的,于是人为的就把Kernel和上层的应用程序抽像的隔离开,分别称之为 内核空间(Kernel Space)用户空间(User Space) .

  • 用户空间访问内核空间的唯一方式就是 系统调用 ;通过这个统一入口,所有的资源访问都是在内核的控制下执行,这样可以避免用户程序对系统资源的越权访问,从而保障了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 当一个任务(进程)执行系统调用而陷入内核代码中执行时,我们就称进程处于 内核运行态(内核态) 此时处理器处于特权级最高的内核代码中执行。当进程在执行用户自己的代码时,则称其处于 用户运行态(用户态)。处理器在特权等级高的时候才能执行那些特权CPU指令。

  • 通过系统调用,用户空间可以访问内核空间. 如果一个用户空间想与另外一个用户空间进行通信,一般是需要操作系统内核添加支持.

  • Linux有个比较好的机制,就是可以 动态加载内核模块模块 是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它可以被单独编译,但不能独立运行。它在运行时被链接到内核作为内核的一部分在内核空间运行。

  • Linux已拥有的进程间通信IPC手段包括: Pipe、Signal、Socket、Message、Share Memory 以及信号量Semaphore等.

什么是Binder驱动

由于Linux的动态加载内核模块的机制,这样Android系统就可以在Linux的基础之上,通过添加一个内核模块运行在内核空间,用户进程之间可通过这个模块完成通信。这个模块就是所谓的 Binder驱动 .

尽管名叫驱动,实际上和硬件设备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实现方式和设备驱动程序是一样的:它工作于内核态,提供open(),mmap(),poll(),ioctl()等标准文件设备的操作.

为何使用Binder

为什么要单独弄一套, 而不是使用linux系统提供的那些进程间通信的方式

主要是考虑到性能和安全,还有易用性.

  • 性能: Bindre使用mmap直接把接收端的内存映射到内存空间,避免了数据的饿直接拷贝;另外通过data_buffer等方式让数据仅包含定长的消息头,这样就不会因为由于数据大小的不确定,而导致需要分配一个很大的空间来装数据,或者是采用动态扩容的方式.

  • 安全性: 传统IPC没有任何安全措施,完全依赖上层协议来确保,且无法建立私有通道;例如Socket通信的话,socket的ip地址或文件名都是开放的,只要知道这些接入点的程序都可以和对端建立连接,不管怎样都无法阻止恶意程序通过猜测接收方地址获得连接。 而Binder机制对于通信双方的身份是内核进行校验支持的。

  • 易用性: 共享内存不需要copy,性能够高,可是使用复杂; B/S模式的通信,如果Pipe/Message还得进行包装;而Binder使用面向对象的方式设计,进行一次远程过程调用就好像直接调用本地对象一样,比较方便,Binder驱动的底层实现对上层应用来说完全透明。

Binder通信模型

应用层大家所熟知的通信结构, 如下图:


binder通信结构.jpg
  1. 从表面上来看,是client通过获得一个server的代理接口,对server进行直接调用;

  2. 实际上,代理接口中定义的方法与server中定义的方法是一一对应的;

  3. client调用某个代理接口中的方法时,代理接口的方法会将client传递的参数打包成为Parcel对象;

  4. 代理接口将该Parcel发送给内核中的binder driver.

  5. server会读取binder driver中的请求数据,如果是发送给自己的,解包Parcel对象,处理并将结果返回;

  6. 整个的调用过程是一个同步过程,在server处理的时候,client会block住。

在整个Binder系统中,Binder框架定义了四个角色:Server,Client,ServiceManager 以及Binder驱动。其中Server,Client,SM运行于用户空间,驱动运行于内核空间,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参考老罗的Android之旅-Binder篇):

Binder各角色之间的关系.jpg

说明如下:

  1. Client、Server和Service Manager实现在用户空间中,Binder驱动程序实现在内核空间中

  2. Binder驱动程序和Service Manager在Android平台中已经实现,开发者只需要在用户空间实现自己的Client和Server

  3. Binder驱动程序提供设备文件/dev/binder与用户空间交互,Client、Server和Service Manager通过open和ioctl文件操作函数与Binder驱动程序进行通信

  4. Client和Server之间的进程间通信通过Binder驱动程序间接实现

  5. Service Manager是一个守护进程,用来管理Server,并向Client提供查询Server接口的能力

可以看出驱动是整个通信过程的核心,完成跨进程通信的秘密全部隐藏在驱动里面;这里Client与SM的通信,以及Client与Server的通信,都会经过驱动

相关接口(addService/getService)可参见 native/libs/binder/IServiceManager.cpp 以及对应的 service_manager.c 文件

Binder机制跨进程原理
binder-跨进程原理.jpg
  1. 首先Server进程要向SM注册;告诉自己是谁,自己有什么能力;在这个场景就是Server告诉SM,它叫Server_A,它有一个object对象,可以执行add 操作;于是SM建立了一张表:Server_A这个名字对应进程Server; 如原代码中 .//native/libs/binder/IServiceManager.cpp, 它会将server名以及对应的server进程通过Parcel给到Binder Driver中去.

     virtual status_t addService(const String16& name, const sp<IBinder>& service,
         bool allowIsolated)
     {
         Parcel data, reply;
     data.writeInterfaceToken(IServiceManager::getInterfaceDescriptor());
         data.writeString16(name);
         data.writeStrongBinder(service);
         data.writeInt32(allowIsolated ? 1 : 0);
         status_t err = remote()->transact(ADD_SERVICE_TRANSACTION, data, &reply);
         return err == NO_ERROR ? reply.readExceptionCode() : err;
     }
    
  • 然后Client向SM查询:名字叫做Server_A的进程里面的object对象;进程之间通信的数据都会经过运行在内核空间里面的驱动,驱动在数据流过的时候会做一些处理,它并不会给Client进程返回一个真正的object对象,而是返回一个看起来跟object一模一样的代理对象objectProxy,这个objectProxy也有一个add方法,但是这个add方法没有Server进程里面object对象的add方法那个能力;它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把参数包装然后交给驱动。

  • 驱动收到这个消息,发现是这个objectProxy;通过查表就知道:之前用objectProxy替换了object发送给Client了,它真正应该要访问的是object对象的add方法;于是Binder驱动通知Server进程,调用它的object对象的add方法,然后把结果发给binder驱动,Sever进程收到这个消息,执行add之后将结果返回驱动,驱动然后把结果返回给Client进程;于是整个过程就完成了.

Binder跨进程传输并不是真的把一个对象传输到了另外一个进程;传输过程是在Binder跨进程穿越的时候,它在一个进程留下了一个本体,在另外一个进程则使用该对象的一个proxy;Client进程的操作其实是对于proxy的操作,proxy利用Binder驱动最终让真正的binder对象完成操作。

Android系统实现这种机制使用的是代理模式, 对于Binder的访问,如果是在同一个进程,那么直接返回原始的Binder实体;如果在不同进程,那么就给它一个代理对象- 如后面demo中的代码...

public static ICalculate asInterface(IBinder obj) {
        if(obj == null) {
            return null;
        } else {
            IInterface iin = obj.queryLocalInterface("com.zhangfl.jpush.ICalculate");
            
            return (ICalculate)(iin != null && iin instanceof ICalculate?(ICalculate)iin:new ICalculate.Stub.Proxy(obj));
        }
    }

Client进程只不过是持有了Server端的代理;代理对象协助驱动完成了跨进程通信。

proxy代理模式

模式中的三种角色:

proxy.jpg
  • 抽象角色:声明真实对象和代理对象的共同接口。

  • 代理角色:代理对象角色内部含有对真实对象的引用,从而可以操作真实对象,同时代理对象提供与真实对象相同的接口以便在任何时刻都能代替真实对象。同时,代理对象可以在执行真实对象操作时,附加其他的操作,相当于对真实对象进行封装。

  • 真实角色:代理角色所代表的真实对象,是我们最终要引用的对象。

模式原则: 对修改关闭,对扩展开放,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

驱动里面的Binder

略过: 具体可以参考binder.c源码以及 Binder设计与实现 一文

Java层的Binder

IBinder/IInterface/Binder/BinderProxy/Stub

  • IBinder是一个接口,它代表了一种跨进程传输的能力;只要实现了这个接口,就能将这个对象进行跨进程传递;这是驱动底层支持的;在跨进程数据流经驱动的时候,驱动会识别IBinder类型的数据,从而自动完成不同进程Binder本地对象以及Binder代理对象的转换。

  • IInterface代表的就是远程server对象具有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aidl里面的接口。

  • Java层的Binder类,代表的其实就是Binder本地对象。BinderProxy类是Binder类的一个内部类,它代表远程进程的Binder对象的本地代理;这两个类都继承自IBinder, 因而都具有跨进程传输的能力;实际上,在跨越进程的时候,Binder驱动会自动完成这两个对象的转换。

  • 在使用AIDL的时候,编译工具会给我们生成一个Stub的静态内部类;这个类继承了Binder, 说明它是一个Binder本地对象,它实现了IInterface接口,表明它具有远程Server承诺给Client的能力;Stub是一个抽象类,具体的IInterface的相关实现需要我们手动完成. 其实这里使用了策略模式.

Demo - 不依赖AIDL工具,手写远程Service完成跨进程通信

通过上面的一些概念以及Binder相关的设计论述,我们手写远程Service完成跨进程通信就很简单了.

client:

private IBinder mRemote = null;
private ServiceConnection serviceConn = new ServiceConnecti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erviceConnected(ComponentName name, IBinder service){
        mRemote = servi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erviceDisconnected(ComponentName name) {}
};

private void binder() {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BinderActivity.this, CalculateService.class);
    bindService(intent,serviceConn, Context.BIND_AUTO_CREATE);
}
    
private void add() {
    String strA = etFirst.getText().toString();
    String strB = etSecond.getText().toString();
    int a = (StringUtils.isEmpty(strA) ? 0 : Integer.parseInt(strA));
    int b = ((StringUtils.isEmpty(strB) ? 0 : Integer.parseInt(strB)));

    Parcel _data = Parcel.obtain();
    Parcel _reply = Parcel.obtain();
    int _result = -100;

    try {
        _data.writeInt(a);
        _data.writeInt(b);
        mRemote.transact(1, _data, _reply, 0);
        _result = _reply.readInt();
    } catch (RemoteException e) {
        Logger.e(TAG, "RemoteException:", e);
    } finally {
        _reply.recycle();
        _data.recycle();
    }

    Logger.d(TAG, "binder:" + a + " + " + b + " = " + _result);
}

Server:

public class CalculateService extends Service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TAG = "CalculateService";

    @Nullable
    @Override
    public IBinder onBind(Intent intent) {
        Logger.d(TAG, "binder success");
        return binder;
    }

    private IBinder binder = new Binder() {
        protected boolean onTransact(int code, Parcel data, Parcel reply, int flags) throws RemoteException {
            if (code == 1) {
                int _arg0;
                _arg0 = data.readInt();
                int _arg1;
                _arg1 = data.readInt();
                int _result = this.add(_arg0, _arg1);
                reply.writeInt(_result);
                return true;
            }
            return super.onTransact(code, data, reply, flags);
        }

        public int add(int a, int b) {
            Logger.d(TAG, "PID:" + android.os.Process.myPid());
            Logger.d(TAG, "a:" + a + ", b:" + b);
            return a + b;
        }
    };
}
  1. 首先client通过 binder()得到 server端的 IBinder(我们已经知道,IBinder是一个接口,它代表了一种跨进程传输的能力;只要实现了这个接口,就能将这个对象进行跨进程传递)

  2. 然后客户端调用 mRemote.transact方法完成进程间的通信: mRemote是远程对象,在调用transact方法会执行onTransact方法;通过把Client端的参数转换成Parcel(_data)传递到Server端

  3. 最后在server端执行onTransact方法,解包Parcel对象,得到由client传入的参数,最终将执行结果封包成Parcel对象给到client, client最后也通过解包得到相应的结果.这样整个过程就形成了一次跨进程之间的通信.

PS: 记得在manifest.xml中将 server配成远程服务.

demo - 通过aidl来实现跨进程通信

client:

private ICalculate calculate = null;
private ServiceConnection serviceConnectionAidl = new ServiceConnecti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erviceConnected(ComponentName name, IBinder service) {
        calculate = ICalculate.Stub.asInterface(servi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erviceDisconnected(ComponentName name) {

    }
};

private void aidlBinder() {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BinderActivity.this, CalculateAidlService.class);
    bindService(intent,serviceConnectionAidl, Context.BIND_AUTO_CREATE);
}

private void addByAidl() {
    String strA = etFirst.getText().toString();
    String strB = etSecond.getText().toString();
    int a = (StringUtils.isEmpty(strA) ? 0 : Integer.parseInt(strA));
    int b = ((StringUtils.isEmpty(strB) ? 0 : Integer.parseInt(strB)));
    
    try {
        int result = calculate.add(a, b);
        Logger.d(TAG, "aidl:" + a + " + " + b + " = " + result);
    } catch (RemoteException e) {
        Logger.e(TAG, "RemoteException:", e);
    }
}

server:

public class CalculateAidlService extends Service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TAG = "CalculateAidlService";

    @Nullable
    @Override
    public IBinder onBind(Intent intent) {
        Logger.d(TAG, "binder success");
        return binder;
    }

    private IBinder binder = new ICalculate.Stub() {

        @Override
        public int add(int a, int b) throws RemoteException {
            Logger.d(TAG, "PID:" + android.os.Process.myPid());
            Logger.d(TAG, "a:" + a + ", b:" + b);
            return a + b;
        }
    };
}

通过之前的分析以及同自己写远程server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通过aidl方式来实现跨进程通信是多么的简洁. 可以看看aidl自动生成的代码在背后做了些什么.

aidl interface:

// ICalculate.aidl
package com.zhangfl.jpush;

// Declare any non-default types here with import statements

interface ICalculate {
    int add(int a, int b);
}

上面的interface通过aidl工具生成的相关代码:

//
// Source code recreated from a .class file by IntelliJ IDEA
// (powered by Fernflower decompiler)
//

package com.zhangfl.jpush;

import android.os.Binder;
import android.os.IBinder;
import android.os.IInterface;
import android.os.Parcel;
import android.os.RemoteException;

public interface ICalculate extends IInterface {
    int add(int var1, int var2) throws RemoteException;

    public abstract static class Stub extends Binder implements ICalculate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DESCRIPTOR = "com.zhangfl.jpush.ICalculate";
        static final int TRANSACTION_add = 1;

        public Stub() {
            this.attachInterface(this, "com.zhangfl.jpush.ICalculate");
        }

        public static ICalculate asInterface(IBinder obj) {
            if(obj == null) {
                return null;
            } else {
                IInterface iin = obj.queryLocalInterface("com.zhangfl.jpush.ICalculate");
                return (ICalculate)(iin != null && iin instanceof ICalculate?(ICalculate)iin:new ICalculate.Stub.Proxy(obj));
            }
        }

        public IBinder asBinder() {
            return this;
        }

        public boolean onTransact(int code, Parcel data, Parcel reply, int flags) throws RemoteException {
            switch(code) {
                case 1:
                    data.enforceInterface("com.zhangfl.jpush.ICalculate");
                    int _arg0 = data.readInt();
                    int _arg1 = data.readInt();
                    int _result = this.add(_arg0, _arg1);
                    reply.writeNoException();
                    reply.writeInt(_result);
                    return true;
                case 1598968902:
                    reply.writeString("com.zhangfl.jpush.ICalculate");
                    return true;
                default:
                    return super.onTransact(code, data, reply, flags);
            }
        }

        private static class Proxy implements ICalculate {
            private IBinder mRemote;

            Proxy(IBinder remote) {
                this.mRemote = remote;
            }

            public IBinder asBinder() {
                return this.mRemote;
            }

            public String getInterfaceDescriptor() {
                return "com.zhangfl.jpush.ICalculate";
            }

            public int add(int a, int b) throws RemoteException {
                Parcel _data = Parcel.obtain();
                Parcel _reply = Parcel.obtain();

                int _result;
                try {
                    _data.writeInterfaceToken("com.zhangfl.jpush.ICalculate");
                    _data.writeInt(a);
                    _data.writeInt(b);
                    this.mRemote.transact(1, _data, _reply, 0);
                    _reply.readException();
                    _result = _reply.readInt();
                } finally {
                    _reply.recycle();
                    _data.recycle();
                }

                return _result;
            }
        }
    }
}

在使用AIDL的时候,编译工具会给我们生成一个Stub的静态内部类;这个类继承了Binder, 说明它是一个Binder本地对象,它实现了IInterface接口,表明它具有远程Server承诺给Client的能力;Stub是一个抽象类,具体的IInterface的相关实现需要自己手动完成(其实也仅仅只是完成具体的功能而已,完全没必要理会跨进程;因为aidl生成的代码在底层已经完全实现了,大家仔细看看就非常清楚它同我们自己手写的远程server的代码非常的像,只是用了一下proxy的设计模式,包装了一下而已).

Proxy与Stub不一样,虽然他们都既是Binder又是IInterface,不同的是Stub采用的是继承(is 关系), Proxy采用的是组合(has 关系)。他们均实现了所有的IInterface函数,不同的是,Stub使用策略模式 调用的是虚函数(待子类实现),而Proxy则使用组合模式。为什么Stub采用继承而Proxy采用组合? 事实上,Stub本身is一个IBinder(Binder),它本身就是一个能跨越进程边界传输的对象,所以它得继 承IBinder实现transact这个函数从而得到跨越进程的能力(这个能力由驱动赋予)。Proxy类使用组合,是因为他不关心自己是什么,它也不需要跨越进程传输,它只需要拥有这个能力即可,要拥有这个能力,只需要保留一个对IBinder的引用.

AIDL过程分析, 一种固定的模式:

  • 一个需要跨进程传递的对象一定继承自IBinder,如果是Binder本地对象,那么一定继承Binder实现IInterface,如果是代理对象,那么就实现了IInterface并持有IBinder引用.
  • ICalculate, ICalculate.Stub以及 ICalculate.Stub.Proxy 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同之前说的代理模式中的三个角色.
系统服务分析

IXXX、IXXX.Stub和IXXX.Stub.Proxy,并做好对应。这样看相关的系统服务就比较容易了,以ServiceManager为例

实际上ServerManager既是系统服务的管理者,同时也是一个系统服务。因此它肯定是基于Binder实现的

  • 与IXXX相对应的类就是IServiceManager类,封装了远程调用的几个主要函数

  • 与IXXX.Stub对应的类就是ServiceManagerStub,查看源码没有发现该类,我们通过搜索关键字 "implements IServiceManager":发现与IXXX.Stub对应的类就是ServiceManagerNative

    IServiceManager.jpg
  • 与IXXX.Stub.Proxy对应的类ServiceManagerProxy

    查看上面相关类的代码,实际上和使用adil生成的代码没什么两样。仅仅是类命名不一样,将三个类分开写了而已。

再看看ActivityManager中的Binder。

  • IActivityManager对应IXXX接口

  • 同理可以通过关键字"implements IActivityManager"查找,发现ActivityManagerNative对应IXXX.Stub类,继承自Binder类。

  • ActivityManagerProxy对应IXXX.Stub.Proxy类。

    AMS的服务端就是ActivityManagerService类,这个类继承自ActivityManagerNative,实现了IActivityManager接口中的方法用来进行IPC。

    只要在客户端通过server名得到这个远程服务端的Binder引用就可以进行IPC通信了

参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01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796评论 3 38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484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30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94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1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82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2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69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78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32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33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6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8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28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5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38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