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
“社会资本是根据它们的功能来定义的。它不是某种单独的实体,而是具有各种形式的不同实体。其共同特征有两个: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各个要素所组成;它们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和其他形式的资本一样,社会资本是生产性的,是否拥有社会资本,决定了人们是否司能实现某些既定目标。”詹姆斯·科尔曼(James Coleman,1990)
一年前,我看到对我来说第一篇讲述了当下互联网的归属现象的文章。
记得当时还是快手在人们舆论中的常客,不仅那时流行的一人我饮酒醉的创作者来自于快手,就连央视的新闻联播也报道了一则关于快手某主播去大山假装献爱心,实则为了骗取自己直播频道观众的同情以获得巨额的打赏回报的事件。
可是那篇文章却从另一个角度去讲述快手的这种好像扭曲的现象。如今我记不清这篇文章是从何处看到的,可是里面的内容,我还是记得很清楚的。
它讲了两点很重要的内容,一是讨论当下社会是否存在严重的社会鸿沟,二是讨论了快手本身的属性。
它采取了大量从快手采集的数据,从而得到了一个很令人吃惊的数据,就是快手的客户大概百分之六十来自农村,剩下的则来自城镇,而从下载的客户学历和工作状态来看,来自于社会基层的工人,农民等居使用者的大多数,而处于社会中高层的精英阶层,如研究生,白领等人却只占少数。
当然这是那年的数据,而现在网络上很多人所认为快手用户比例如上的现象,现在来看是不真实的,快手自身也于2018年1月3日发表声明来辟谣。至于现象为何产生可能是推广策略原因导致的,不过我们现在来看,快手的火热其实还是从底层开始蔓延到各社会各层。
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
我们不急着直接讨论这种归属现象,现在我想先说下我对快手的这种前期在基层火热而后又可活跃到其它部分的看法。
我认为快手在更多的潜在用户中培养了社区和激发了社区规模的增加,而且这时的快手,无论是使用者还是直播者大都有着相类似的价值认同尽管可能有些低俗,但加之以数量本身庞大也可在社会感知的效果下得以快速发展。
归属感在快手就可以看成是天南海北的人,有着相同经历的人,看着视频中的人互相鼓励,互相谈心等。而这中归属感所建立的一切就是社会资本,无论是主播与其水友的关系,还是因此而产生的一些人生经历,又或者是打赏都可认为是社会资本。
快手的社会资本如何?
其实谈到这里我想切入正题了,正如詹姆斯·科尔曼所说的社会资本有生产性,你可以将快手主播传播的内容以及观众评论看成是生产资料。
在快手这个媒介平台上,两者发生了碰撞,从而衍生出了例如打赏又或者是一种精神娱乐的方式产生。
而快手的社会资本这样来看的话,偏向于关系资本多些,而基于知识培养,思想传播产生效益的认知资本则少。
这也是快手在发展时,易出现其用户使用者社会人群分层明显的原因,毕竟用户在第一接触的理由是一开始是否符合其口味,而非它所可能给予的一些思想。当然快手初期传播的思想大部分在我看来并没有一种能让全部人认同。
这类平台的社会资本的交换现象
我又想对比下当下和快手类似的直播平台斗鱼 、虎牙、熊猫等。
要是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其实几家直播平台的性质类似,可是其不同的地方也很凸显。
那就是平台特性是由主播和部分用户所决定的,而不是由平台自身可以直接做决定,而这就让平台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产生一种交换性。
因为随着主播的“转会”或者是大金主用户的个人偏爱改变,都会带动其核心社区的变动,这部分人会因为归属感,追寻这些和他们聊的来的人转换阵地,从而造成一种不同平台之间的社会资本互换。
当然平台的管理者可以从发展方向决定如何引进主播等人,从而间接改变自己平台的环境,改变社会资本。
总结
我所谈的社会资本现象不能说是整个互联网都通用的,不过大家也可以从中有所思考,而基于这类相似的思考,我其实找不到更多的来源,或者其他人进行思考。
当然我也找到了部分有一定相关性的内容。首先是知乎作者Libra Chen首发于图书于情报上介绍一定互联网上社会资本的《我们为什么愿意在知乎上贡献知识?——整合社会资本、社会交换和社会感知理论》。
其次是讲述了当下网络现象的两篇文章,一是谈到社交关系的《你的微信就是你的社会资本总和》,二是讲述了归属感的《男人、性和资本:这是全球最大的同志互联网公司》。
我们为什么愿意在知乎上贡献知识?——整合社会资本、社会交换和社会感知理论https://zhuanlan.zhihu.com/p/22318163
你的微信就是你的社会资本总和https://zhuanlan.zhihu.com/p/29924817
男人、性和资本:这是全球最大的同志互联网公司https://zhuanlan.zhihu.com/p/21588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