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青岛,女儿搬过三次家。借此,我也见识了青岛的几个菜市场。
除了批发市场,大多数菜场规模不大。印象最深的竟然是露天菜市场或者说马路农贸市场。
早先住的地方附近有三个农贸市场,两个是露天的,一个是室内固定的。两个露天市场都设在小区马路边,有具体的时间限定。比如南面那个是在福岭小区内,清晨开市,上午10点钟就结束了;北面那个,是在下午4点钟开市,为下班人群提供方便。从早到晚都在营业的便是室内市场,好像叫“福岭农贸市场”,据说就是从原先的福岭露天市场搬来的。说它室内其实不完全正确,因为蔬菜、水产品、瓜果的摊位也是在室外路边,只不过顶上有个遮阳的简易棚,四面通风。真正室内经营的是肉食、海鲜和豆制品、面点、熟食等等。
住在那里,我清晨出门,把一天所需的食材全部买齐。
新居是在市北区,靠近胶州湾跨海大桥,离青岛北站和青岛机场都较近,可惜是个死角落,地铁还没有开通。出行除了自备车,只能公交或出租车。
一个城市,若有地铁相通,我觉得非常便捷。反之,出行不便。
新家所在的小区没有菜市场,只有一家“菜鸟”投递站,顺便供应蔬果。
我眼里的菜市场应该是热火朝天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所以,我从没觉得这“菜鸟”是卖菜的。附近没有菜场吗?不,是在隔壁的另一个小区,从家里出来到菜市场,总共一站半路的距离,实际上相隔一个山头,只不过山体被房产公司开发,被建筑工人挖掘,变得越来越小。
我不愿意乘公交,宁愿撑着伞在阳光下在雨雾中行走,好处是一路上,可以四处张望,看看树木和花草,辽阔的天空,还有不时擦身而过的车辆和行人。
这个菜市场也是露天的农贸市场,地点就在公交车首末站的空地上,地面铺着高低不平的道砟,摊贩都是临时设立,物品摆在车上、地上,或者摊在木板上,条件非常简陋。春秋冬三季,下午四点钟营业,夏天,延迟半小时。我一般都在5点钟出发,这个点的阳光已经不太强烈,去的时候,撑着遮阳伞,回来的时候就用不着了。
可能是没有摊位费支出,也有可能是当地农民自产自销,反正,这里的蔬果价格都很便宜,以至于我东看看西望望,什么都想买,小推车总是塞得满满。
胶州玉米,品种多,10元6个,有时候10元7个,又甜又糯。当地人喜欢老玉米,我觉得嫩的好吃。
山东人喜欢吃大葱大蒜,基本上每道菜都得放些,所以又要买大蒜了。我一下子买3斤。
买一撮南瓜,蒸熟后给宝宝吃。
认识住在同一小区的海鲜摊主,每次买,总要去他那里。但是,小伙子好像心不在焉,已经两个多月不营业了,最近开张,也是品种不齐,或者质量差,虾都是死的,蛤蜊已经发臭。(大热天,该放冰块降温,他没用)
这样经营,生意会越来越差。
花钱买教训,我以后再也不去光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