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日课171:“巧言令色,鲜矣仁。”

本末
谈谈《论语》里的这句话——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从小不读诗书,实践中的一家见解,草根视角。

先看两个成语。

1

买椟还珠,以前小学课文里有这个故事。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盒子做的非常精美,宛如一件上层工艺品。

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

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有些可笑。

2

小时候在吃的零食里当得到了一张卡片,上面画着一个小人在种树。但是这个农民把树的枝叶朝下,树根朝上。然后旁边一行小字:本末倒置。

3

孔子说的“巧言令色”好不好呢?

《弟子规》里有一句:“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让我们的表情温和,声音温柔。虽然表达的对象是父母。

但对亲戚、朋友、同事也同样要注意表达方式。

孔子也提倡人们要多学文和善沟通。

4

如果“巧言令色”是好的,那后面为什么要加上一句“鲜矣仁”?

一个善于巧言令色的人,他身上的仁德会很少么?

孔子主张仁,但孔子是靠自身德行来实现,绝非术。

仁对本,巧言令色对末。

珠对本,椟对末。

如果只关注说话做事让别人舒服、赢得别人的好感,以此来立世。那么这个人定会忽视道德上的“本”,因为精力都用在了“末”。

同理:

孩子的成长收获是本,学习成绩是末。

成人的实现价值是本,个人收入是末。

家庭的幸福快乐是本,家财万贯是末。

孔子主张大家去追求仁的境界,但从“巧言令色”中是得不到的。

5

一棵苹果树。

如果我们想让一棵苹果树接的果子又大又甜,该怎么做呢?

我们会选择给苹果上喷水,给苹果上涂抹肥料么?

肯定不会。

我们会给这棵苹果树的根浇水施肥,才能结出更好的果实。

6

想起六祖惠能的一句话:“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王阳明也提到了“致良知”。

虽然人如沧海一栗,但本性自足,何必外求。


周四,一起学习传统文化。

每日都是徒弟,每日都是师父。教学相长,师徒共进。日课第171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3 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1、巧言:动听(但不实在)的话。2:令:好、善。3、色:脸色。4、令...
    弘晓随喜阅读 5,480评论 0 2
  • 巧言令色,这个词相信大家都听过或者见过,比较在电视剧或者小说中,文章上,甚至生活中都非常常见。可没成想这个词...
    浅浅君子阅读 4,392评论 0 0
  • 这个世界上,有两件事你千万不能相信-一个女人的理智和一个男人的感性。如果你不幸同时相信了这二者,那就只好接受意料之...
    b2d9e3d8d0a0阅读 3,785评论 0 1
  • 朋友迁了新居,叫我们过去吃饭。正好我今天在,就前往。一进门的地方做了半面墙的黑板,上面贴了很多的照片,还有好玩...
    明月365阅读 2,540评论 1 0
  • 胖等睡不下这块小席子,哈哈哈
    王小饺子阅读 1,51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