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说说我两个前同事的故事。
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办公室文员,当时还没有毕业,怕学校里还有事需要回来,就在临市找了份工作。
之前除了发发传单,在超市里做过促销员外,我并没有什么其他工作经验。
在网上投简历时很迷茫,不知道学中文的自己能做什么工作。
几乎每家公司都要求要有工作经验,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我选了离学校不远的临市的几家公司投了几份简历。
后来还真有一家公司录取我了。
这是一家房地产公司,我的职位是办公室文员,工资不高,包吃住,试用期一千块。
其实我开始根本不知道办公室文员需要做哪些工作。还好办公室主任人挺好,时不时的会提点我一下。
开始我真的是什么都不会,复印只会印单面,需要双面复印时,我就傻眼了。传真机以前也没接触过。
还好我愿意问,同事愿意教。
一个星期下来,我基本上把文员需要做的事都搞清楚了。复印打印传真扫描都很熟练了,甚至打印机有些小毛病,我也能自己鼓捣好。
和我同期进公司的还有两个女孩,一个出纳A,一个会计B。和我一样,都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
虽然上班不在一个办公室,但是同住在一个两居室的房子里。
公司在开发区,离市区有一定的距离。附近除了有两条小街,几个超市之外,没有什么休闲娱乐的地方。
那时候智能手机还没流行,下班之后不能上网,不能玩手机,确实感到有些无聊。
我们常常早早洗漱完,就躺在床上闲聊。(其实那时有很多时间,却没有利用起来学习,就那么浪费了,现在想想还有些后悔)
上班不到半个月,A就开始抱怨公司这不好,那不好。我和B有时也跟着附和。
确实,在公司待了一段时间后,我也觉得公司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合理,相较于其他同类公司来说,工资开的也比较低。
我们曾经讨论,干脆不等试用期结束,拿到第二个月的工资,就辞职,重新找一份工作。
后来我和B辞职了,对公司最不满的A却留了下来。
不久我就到上海找到了一份销售助理的工作,工作环境挺好,工资也提高了很多。
B虽然还在那个城市,新的工作待遇也比上家好很多。
有时我们会在qq上聊天,A还是对公司不满,经常向我和B抱怨。
我们问她,既然你那么不喜欢这家公司,为什么还不离开呢?
她说,我不像你们,我只是专科毕业,好不容易才找到的这份工作,如果离开了,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了。
后来大家上班忙碌了起来,闲聊的时间也少了。后来我和B就不约而同的和A断了联系。
听她抱怨了一年,给了她许多建议:边工作边自考本科,或者考个会计资格证书,换个地方重新找一份工作……
她一样没做,一年多没有任何改变,还是在抱怨公司这不好,那不好。
与其抱怨,不如改变。光抱怨不改变,说的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好友云前两天给我打电话,兴致勃勃的向我描绘新学校有多么多么好。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看书、做题,她终于考上了市里的一所小学。
去年的今天,她还是一名乡村小学的教师。
大四,她放弃了考研,觉得考研太辛苦。本身读的是师范学院,又对教师感兴趣,觉得教师压力不大,不用经常加班,还有三个月的寒暑假,就参加了教师招聘考试。
网上报名时,看市里学校招聘的名额少,农村的学校招聘名额多,觉得竞争小些,更容易考上,就报了农村的学校。
本科毕业的她,其实是可以报中学岗位的,但她认为中学要上自习,起早贪黑的太熬人,学生大了也难管,没有小学生好哄,就直接报了小学。
笔试面试都很顺利,她被录取了,分到了一所乡村的小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她正式上岗了。
到了学校所在地,她傻眼了。
学校还是老旧的平房,没有教学楼,教室里连风扇都没有。
教师少,课时多。附近除了村庄和农田,啥好玩的地方都没有,买个日用品也要到七八里外的小镇上。
学校里大部分都是附近的老教师,放了学就回家了。平时谈论的内容,不是村里的家常里短,就是如何种植庄稼。除了偶尔讨论一下学生的学习情况,完全没有其他共同话题。
年龄大了,教学模式还是沿袭以前的模式,新的教学方法总以年龄大了为由不愿学。
校长的一些管理方法她也看不惯,每次开会时,她总要提意见。
说教学任务分配的不合理,校园居住条件太差,环境太脏,学生太笨……
说了几次,可能校长听烦了,一次会上,云又对校长的期中考试安排有了意见,说别的学校怎样怎样……
校长看着她,说道:这个学校这么不好,你当初为什么要来呢?你对这里这么不满,有能力你完全可以考走啊。
听完校长这几句话,云彻底闭了嘴。
是啊,我对这里这么不满,为什么还不走呢?
因为我现在无处可去,除非辞职不干了。学期中间辞职,还到哪里去找教师的工作?
那天以后,云再也没有对学校有过抱怨。她记住了校长说的一句话:有能力你可以考走啊。
为了离开那所学校,云工作之余又捡起了参考书,认真看,努力学。
经过几个月的认真准备,今年,云终于辞去了之前的工作,考入了理想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