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阴云密布的下午,深冬冷清的大地显得更加冷清了;干支柳条失去了原有的舞姿,似乎处在一种急躁不安的等待中。地上没有一丝风尘;路上行人穿着裹紧的棉服匆急的赶着,地平线上,天空越渐地呈暗红色,苍白的雪花从天空上落下,撒在零零散散的干支柳条上。
雪中的我,经过城市最繁华的街,吸收着一丝热闹的气息,越热闹越孤独,而后内心越发沉重,思绪不由得开始陷入童年回忆。
我的童年无疑是不快乐的,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失去了父母的陪伴,同时也失去父母应该在童年给予我的爱,独自生活,独自歌唱。他们并不是抛弃了我,某种程度上讲,他们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去奋斗,只是这个过程中,没有我罢了,而对于我成长这个任务,由我独自来完成。
分别分离总是属于我的,他们每次回来看我,无疑对我是种打击,我不想分离,我只想.....像正常小孩投入父母爱的怀抱,小时候的我,面对分离,只有哭,不吵不闹,安静的哭,甚至懂事到为了不让父母难过,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偷偷的哭....
那是一个冬天的夜晚,我和母亲久久不能入睡,因为我们知道,一但睡去,早晨面对的就是分离,所以我们一直在不停聊天,那时候的我像个小大人一样,做母亲的倾听者,当我的手轻轻触碰母亲脸的时候,几滴泪珠悄无声息顺着我的食指滑落在枕头上,发出弱小而又沉闷的声音。我再也忍不住了,带着哭声对着母亲大声喊到:“妈,明天能不能别走,你多陪我几天好不好,求你了妈妈。”母亲没有回答我,我听到的,只有小声的抽泣。我没有再开口说话,眼泪一滴滴落下。其实自己心里清楚的很:妈妈不可能多陪我了,她根本没有选择权。第二天一早,我怀着沉重的心情下楼,眼睛早已红透了,一想到分离就心痛不已,我死撑着,不想让母亲看到我的难过,我迅速跑下楼,哭着抬头望了下窗户,发现母亲也正在望着我,我转过头擦了把眼泪,重新抬头,僵硬的挤出一丝笑容和母亲道别,眼里的泪花早已将母亲变得模糊....我来到学校,满脑子都是母亲,升国旗时,庄重的音乐响起,我跟随着音乐放声大哭,班主任感到很奇怪,问我原因,悲伤使当时的我一句话也说不出...
想到这里,眼泪又不争气的往下落,我回过神来,裹紧了棉袄,继续行走在冷清的街道上。
父母在我很小时候就去外地打工了,我一直住在户家(收留学生的地方),比我小一届的女生们曾经“互相勾结”集体冷落我,因为比她们大一届的只有我一个,所以导致那时候的我特别想父母,特别想家,特别想逃离这个不属于的地方。后来造成一想到童年就抗拒,十分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