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不误砍柴工

图片发自简书App

    啃读一篇论文的感觉真的有点累,然而内心深处很欣慰:我战胜了自己的惰性,学习从来都是苦役和舒适的博弈。

    赵国庆博士的文章《思维发展型课堂的概念、要素和设计》我已经啃读了两天。其中关于思维训练和知识学习内容此刻复盘总结。

    思维训练和知识学习是一体两面,也可以说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比喻形象极了!“思维训练”好比“磨刀”,“砍柴”好似“知识训练”。只“磨刀”不“砍柴”,这样的课堂将陷入形式化的怪圈。磨出的“刀”如果没有“柴”可以实践,那将是无意义的事情;如果只是“砍柴”,不去磨刀话,柴越砍越少,柴的质量一定会越砍越差。孩子们被灌输大量的知识,思维能力却越来越弱,学到的知识变为弱性知识,无法有效提取实用的知识。
    我想到了自己的经历,我在高中、大学期间被灌注了很多物理知识,然而,没有经过任何思维训练的我根本无法把自己那么多年学习的物理知识使用到我的生活和工作,那些知识成了惰性知识,以至于今天,没有任何记忆的冷知识了。当然,并不是被灌注知识一无是处,思维能力也是有训练的,比如,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一直影响着我。
如今,作为一名教师。在我的课堂之上,我必须清晰地明白:思维训练和知识学习二者皆我和学生所欲也!我要明白:什么时候适合“磨刀”,什么时候应该“砍柴”。
边磨刀边砍柴,或者砍柴磨刀交叠使用。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而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