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捷,闽江师专福州教育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作家,全国写作教学名家。全国新作文写作联盟盟主。福建省语文学会小学语文 教学专业委员秘书长,常务理事。福建省作协成员。“游戏写作”“百字作文”创始人,提出“写作教学进行时”这一全新作文教学主张。
刚刚,看到何捷老师在公众号中发布了一篇名为《让“精致化教学”来得晚》一文,看毕,我的心情很激动,迫不及待地将何老师对小孩学习写作的观点记录下来,与各位分享。
何老师在旅行中看到孩子们在街边踢球的场景,虽然天下着雨但丝毫不影响孩子们踢球的兴致。由此,何老师想到了儿童写作教学中的起步阶段。
我们都是由字、词、句、段、篇入手系统地教孩子们写作,每一步都是“精致化”,高要求。所谓的“精致化”是指对构成文章的每一个细节的分解练习,务求设计达到的阶段目标严格靶定。
何老师分析,孩子们并没有因为如此“精致化”的训练而喜欢上写作,甚至产生了厌烦的情绪,有的干脆就开始造假。
接着何老师开始反思,这样的精致化教学到底对不对?何老师指出“其一,序列,可以有,便不是根据‘学科知识’来编排,不是线性逻辑;其二,写作教学当然可以有,而且应该有,但不应仅‘用文字表达’一种;其三,这个阶段表达的结果最需要的是被鼓励,被认可,而不是被纠错,被批判。”
“当创意被灭活了,绝对是得不偿失的。当写的效果仅是写出我们引以为豪的语句优美时,仅是欣赏儿时的口若悬河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类似于‘实验室控制’中产生的写作能力,原本就不是真正的写作能力;凭借儿童天性的表达能力,也不是真正的写作能力。”
那到底什么才是儿童真正的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呢?
“由篇章的构思到段落的安排,再到句子的组合。”这是安德森,杜诗村,马正平等学者就已经提出。
“比较适合的写作教学序列,应该是先从语篇的深层运思,让他‘写清楚’,最后讨论段与段,句与勉句之间的连接贯通,让他‘写顺畅’。”
“考古研究也证明,人类的祖先的表达 ,是‘由篇章到字’的倒置程序。”当心中有想法时(成篇的故事)祖先用完整的,或是多幅连续的图画来记录,来讲述,整幅图就是一种创作,就在‘写’。而这样的创作需要流传,需要同伴共享时,就需要一种通用的符号,文字也就产生。
何老师还引用日本著名文章学家时枝诚记的研究发现,告诉人们文章这种语言艺术与音乐一样,是随着时间的轴线展开的。从音乐作曲的角度去研究写作,是一条便捷的路,因为他们的写作基本原理是致的。就如孩子往往都是先学会唱歌,然后再教他如何作曲,如何填词。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写作起步教学是不是也应该由篇章起步,而不是从琐碎的字词句段,再到篇章呢?
作者还引用著名学者马正平教授提出:写作应注重作者心灵背景的建设。这是决定未来写作发展方向,整体写作能力以及写作格局的基础工程。我们培养的不是“有技巧的人”,而是要提升“人的技巧”。
传统的写作是教会孩子们“能够写”,而现代教育思想则不同,“写作,可以看成一种手段,其目的是培养现代创造性人才,培养出高水平的作者。这种人才不仅善于表达,而且善于思想,善于感受,善于创造,善于产生新的观点,新的感受。经常性的产生写作冲动,写作动力,他们会写出更好的文章。”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写作并不是一个学期固定的8次训练,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养成勤动笔的习患,就如何老师提出的每日“百字作文”,其实就是让孩子们养成观察,用文字表达的习惯,为每单元的“大写作”而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这样,孩子们在写的时候,不会咬着笔头感觉到没有东西可写了。
那在起步阶段,我们该如何进行训练呢?
何老师告诉我们可以抓住“经验”。“当小孩子接触到写作时,应该以‘非语言指导’的方式来开展,建构丰富的表达经验,形成各式各样的文章图式。例如,在多次的、有趣的活动中,让他拥有写的经历。这里的‘活动’可以是口语独白,也可以是听讲故事,绘图表意,肢体演驿等。这一点类似祖先的表达状态。活动的频繁、丰富,是起步教学应有的总体样貌。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小孩子在实践中着力与‘上游的构思’,而不是一下子就沉入‘下游的呈现。’”
“构思才是决定写的质量的关键,教学起步,就应切中关键,然后延展。循序渐进中的‘序’应该是‘构思先行’。”
作者引用叶圣陶先生《作文论》中的观点“我们内蓄情丝,往往于一刹那间感其全体,而文字必须一字一句连续而下,仿佛一条线索,直到终篇才会显出全体。又蓄于中的情思往往有累赘,凌乱等等情形,而形诸文字,必须不多不才有条理才行,组织的功夫就是达到这种企图。”叶圣陶先生“组织的功夫”就是指构思。
这让我想起管建刚老师训练学生“五力”时,构思力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一个作文的"黑箱"能力。管老师指出,写作文,不能拿起笔来就写,不能脚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构思好了再写,不大会有漏洞,不大会有大问题。所以在动笔写之前,要养成写提纲的好习惯。
构思,就是琢磨习作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哪里多讲一些,哪里把读的人吸引住。架构作文,能力有高低,高低的核心在于,是否发现了独特之处。没有对事情的内在关联的独特发现,那只能在"平面"上面画得漂亮一点,而不能从"平面"走向"立体"。要想让构思出彩必须要有创意。有了好的创意,还要注重表达。
何老师与管老师的观点不谋而合,都强调让先孩子学会“构思”。孩子们在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要先学会了构思,然后才是精致化写作,也就是字、词、句、段是否恰当。
“起步阶段的写作教学,应去学科知识填塞,主张活动型,参与式,游戏化;应解除‘一学期八次’的固定思维,主张生活常态化,随机化;应避免对语言表达结果的刻章追求,尊重童趣、童真、童心;应杜绝成人化的审美评价标准,给予孩子更多的信任,欣赏他的创造力;应避免‘文章式样’的单一认识,允许他通过各种各样自己认为适合的,擅长的,非语言的方式呈现与参与写作。这么做,就是为了让小孩‘一接触就爱上写,一接触就感到可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