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总是一个让人无论走多远都翘首以盼的地方,因为有父母的期待和温暖,有对亲人们的想念。清晨六点,起床赶飞机回家,熟悉的路线走了无数次,但这一次心情却特别不同。
家是让人心安的地方。最早没有离开家的时候,总是习惯这种存在。记得小时候吃完晚饭,就溜出去和小朋友们玩儿游戏:打沙包、跑公里、骨头子儿、捉迷藏和123木头人……每次都是玩儿到天黑的看不见才恋恋不舍的回家。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上初中,放学后去乡下的一个同学家打玉米,也没和父母说。结果天黑回家时,看到爸爸妈妈已经找遍了整个小镇,焦急的等我回来,见到之后却没有责备,只是说下次一定要提前和家里人打个招呼,那一次我体会到家人对回来的期待,若要念你的人安心,一定要提前告知。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后来远离家乡之后,会提前告诉爸爸妈妈什么时间回来、是否在家吃饭、想吃什么……妈妈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回来吃晚饭?那个语气既包含着期待也透露着会不会不回来期望落空的不安。所以就这些简简单单的回与不回、什么时间,就会让他们感到心安,有所预期、做好准备。
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之后离开了家,去读高中、上大学、毕业工作的这些年,每年春节都会回家,大部分的节假日也会回去,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个团圆饭,温馨而祥和。家也由小镇搬到市里,后来因为哥哥姐姐工作的缘故,从包头搬到了呼和浩特。那是来这个城市的第一年,第一次感到如此陌生和不安,下了飞机就直奔医院,爸爸是在那一年的冬季离开了我们,他和妈妈还没来及在这里安家,我也找不到了家的感觉,心始终波澜起伏。之后,我把妈妈接到了上海,每年住个大半年,而一到寒冬她就又回到了家乡。妈妈执意和哥哥姐姐买在一个小区,却不同住,为的就是让我回来的时候能感觉是个家,享受家的自在。她是这个家的灵魂人物,家里挂满了我们的照片,每次回来我们都一起做许多喜欢的事情,唱歌、画画、逛公园、晒太阳、拍美照、买菜做好吃的……满满爱的回忆。去年底,母亲癌症晚期也离开了我们,今年过年我是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没有回家,害怕面对那个充满美好回忆却已然空荡荡的屋子,没有父母在,房子便再也不是家的感觉。
这次清明回家,扫墓祭拜。想和他们说的话很多,止不住的思念和泪水。下午先是去了姐姐家吃饭,虽然哥哥姐姐都强烈建议我住他们那里,但我还是执意晚上回到了妈妈的家。前不久内蒙刮了很大的沙尘暴,虽然姐姐定期做清扫,遗像前摆满鲜花和蔬果,但依然能感觉到就不住人的冷清,还有尘封的味道。静静的深夜,我翻看着妈妈的照片,寻着那些回忆,仿佛回到旧时光,时而笑、时而哭,无处安放的心,再不知何处是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