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着博士毕业了,要好好写一点东西,留给自己做个念想。拖延着,没有动笔,理由是内心那汩汩澎湃的浪花接续涌动着,让自己每每有着深深地感慨,却不知道该如何整理。书读三十年,实在不容易,但这一辈子,努力是永远没有尽头的。所以,在这个氤氲的初夏清晨,我还是坐在电脑前,下文献、码字、思考,即使沉淀不下来什么,也还是让思维不停歇吧。
毕业典礼结束了,坐在办公室里,黑漆漆、静悄悄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还是给老妈打个电话。果然,老妈这次电话接得很及时,她说,妈妈不会用微信,看到你的照片,想祝贺你的,刚想给你打电话,电话就来了。我能感觉到,她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苦于不会发表情包。晚上,老爹给我发了好多信息,全都不是给我的,而是发给他的好友们的——允许老爹这么放肆地炫耀一次吧,反正也不是我的朋友圈。只是,我的脑海里又忍不住浮现,19年前的七月,查到了高考成绩,老爹和我拉着手转了几圈,乐哭了。这么多年来,这个场景总是在我眼前浮现,激励我那么多年,也让自己自信了那么多年。努力了,能有个好结果,是人生中不容易的一件事。
坚持了八年,第一次体会到,读书是这么不容易。看到现代社会的女性,尤其是我南的女生,都成长的出类拔萃,在学业、事业上跃跃欲试的样子,我的内心总是百感交集。事业、家庭,亲情、友情,在女性的生活空间里构成了复杂的维度,需要我们用智慧、勇气和毅力去平衡和经营。但是,无论哪种能力,作为女生,都需要把“爱”的能力放在首位——爱自己和家人,调节好全家的身体和心情;爱工作和学习,发自内心的去积累,汲取知识和获得经历;爱生活和交友,无论什么状态之下,都是爱这个世界的。当然,对于追求优异和自我完善的女性来说,压力会打破平衡,所以适度追求,很重要。
只是人往往最难把握“度”,松紧平衡,谈何容易。所以,除去“爱”的能力,就是“坚持”,从量变到质变,量力而行。写博士论文的几年时间,让我学会了培养自己“习惯养成”的能力,在忙碌繁杂的工作中,固定在一个时间段学习,抛开凡尘和心思,专注于学习。这是不容易做到的,但必须做到。这种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也是必须养成的。清晨,送完女儿上学,就来办公室看书,每天七点半到九点,美好而安静的时光。晚上她入睡,在她的小屋,用她的小桔灯照亮自己的世界,她用柔柔的声音对我说,妈妈你在那边看书写论文,陪着我就好。所以,“坚持”光靠自己是不能实现的,它来自于家人的鼓励和陪伴——让我们有轻松之地和释放之所;来自于父母(公婆)营造的“家”的温馨环境——家中的橘色灯光和美食的热气腾腾,让我们的内心可以变得强大;来自于师长的每一处提点甚至是严厉的批评——老师的每一处批注都让我望“文”生畏、提笔谨慎,提醒自己要多学习、多积累。
还有一种重要的能力,我想是“专注”。其实在少年读书时,好习惯是必然具备的,但到了边工作、边读书的年龄,则是难事。因为浮华让人散漫,工作中的短期成就让人沾沾自喜,不成系统的浅层思维让人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甚至还变得好为人师。博士的学习训练,给自己的思维和行为稍作纠偏,不至于在成就不足的“青春期”就变得慵懒而思想涣散。所以,读博士书,最大的收获还是训练了自己的专注思维的能力,有了这个利器,才能迅速汲取养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才有了一切创新的基础。
学习是一辈子的修行,不能拿学位来做标的。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善于学习,是最重要的。在博士答辩的最后,说到感谢的话,没忍住哭了,老师们叉了些其他话题,让内心平复,我也很感激这些细节。也不知道为何会如此感慨,但我知道,这次的成功略显厚重了,交织了身边的每一种情感、每一分助力,生命中的每一种体验都是一种鞭策和修行,鼓励我前行。在镁光灯下,亦不能站太久,更不能太聚焦,不然会把自己烤化。其实拿到学位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兴奋,只是延续不断的行走的力量,推着自己,要在这个美好的世界,找寻下一个目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归零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