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前天的文章继续编译:
根据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的观点,要抵制心情不好就买买买的欲望,关键在于自制力。
他谈到18世纪60年代瓦特尔·米歇尔在儿童心理学和延迟感足方面开展的“斯坦福-棉花糖实验”。实验的目的在于检验儿童的自制力。实验中,给儿童提供两种选择——一个是可疑立即得到的一份小奖赏,而另一个则是可以得到两份小奖赏,但条件是要等待一段时间。
后续的跟踪实验发现,那些愿意等待而获得奖赏的儿童在日后进行的诸如赛达考试、教育技能和身体质量指数等很多个测试中都表现的优于前者。
为了长久的幸福感,我们需要克服一时的满足感。弗兰克谈到。
“在什么才是重要的这个问题上,你应该看远一些。但恰恰在这一点上人们却难以做到——着眼于未来而非眼前。”
冲动能做让人做出符合逻辑的行为,但对很多人而言,自我控制却很难做到。尽管康里根认为我们能够控制冲动。
如果我们聚焦于感恩和怜悯这两种感受的话,我们就能够做到即使不购物,但大脑依然让我们感到满足和快乐。
大卫·德斯特诺是美国波士顿东北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授,在积极情绪对人类决策的影响方面有着几十年的研究经历。他的研究表明,简单但感激的感受能够改变我们的行为。
在德斯特诺的“社交情绪实验室”里,他向实验参与者提供了两个选择——一个是可以立即得到30美元,另一个是则是分三次才能得到70美元。当他们得到感谢时,他们能抵制住短暂的满足感,而选择后者。
当你心怀感恩时,这种感觉不仅能帮你抵制冲动购物的欲望,还能在你理性购物时让你同样产生良好的感觉。
接下来的几周,德森特诺继续跟踪这些实验参与者。那些经常有感激感觉的参与者会更能抵制冲动购物,同时自我控制力更高。
无论是多小的事物,只要让你充满感念,哪怕再小的感念都是好的。
“反复地专注于相同的几件事会让这些事失去影响力”,他建议道,“应该去花点时间去想想那些曾经发生在你身上的美好小事,比如,排队的时候有人让你排到他们的前面去,或者少别人给予你的任何形式的帮助。
帮助他人,比如,在工作上帮助你同事,能够帮你强化感恩循环。
本文编译自BBC网站文章How to Fake a Shopping Buzz withoutSpending Any Money原文链接:http://www.bbc.com/capital/story/20170702-how-to-fake-a-shopping-buzz-without-spending-any-money?ocid=global_capital_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