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曾经有很长时间的跑步,为了健康。跑步可以增加人的肺活量,还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是极好的锻炼方式。跑完步之后身体也会变得轻盈很多,大汗淋漓地舒畅感让人很是怀念。但是因为自己极少在跑步前做伸展运动,跑完步之后也很少疏松肌肉,小腿变得很粗,一度同大腿一般粗,这样一来穿裙子和穿裤子都很难看。再加上现在自己身体素质比以前好了很多,跑步就这么自然而然地搁置了。我很少在心情好的时候跑步,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有压力,有自己排解不出的苦闷,围绕着操场一圈一圈地跑步,跑着跑着把烦恼就跑没了,还会想要一直一直跑着。写着写着就想出去跑跑了。跑步的念头一闪而过,我又给自己很多的设定,太阳太大,容易晒黑,晚上下班回家太晚,在外面跑步不安全,跑步之后不按摩肌肉,小腿会变粗,总而言之,为了“美”,我舍弃了跑步。有点可惜,不过还是自己的懒惰战胜了跑步。所以一直想看村上春树的这本《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想要从一个兼职跑者的角度看看跑步。跑步是村上春树生命哲学的一个体现,作家的生命体现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两本书结合看,村上春树的生命哲学是勤勉,集中力和耐力。从这两本书里,经常看到村上春树持久地做几件事,听音乐,跑步,写作,翻译。看起来,听音乐这件事是多么的舒适和轻松,貌似不应该同其他三件正经事放在一起,可村上春树愣是把自己培养成专家级别的鉴赏力。这几件事的关联性并不大,可村上春树都从初学者向高级玩家过渡,凭借的是个人的transferable skills(可迁移技能)。当他喜欢并且想要在某一件事情上做好,他的trasferable skills就会积极地发挥作用,也能够帮助他很好地过渡。正如他自己所说:
勤勉,耐劳,不惜体力,从前也罢现在也罢,都是我仅有的可取之处。
我明白,对感兴趣的领域和相关的事物,按照与自己相配的节奏,借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追求,就能极其高效地掌握知识和技术,比如说翻译技巧,也是这么无师自通的,说来就是自掏腰包一点一滴地学了来,花费了许多时间,技艺才得以成熟,还反复出现过错误,可正因如此,学到的东西才更加扎实。
村上春树知道做成一件事情必须具有的素质,并且一直实践积累经验,反思总结。这些“方法”我们很熟悉,但是也只是存留在意识层面,实践力的缺乏使得我们反反复复地开始中断,开始中断,因此很难实现自己认知的大幅度跨越。村上春树对待挫折的认知也是切实而朴素的:
想让强风成为朋友,需要长年累月的经验和相应的技巧。
我现在认识到,生存的质量并非成绩,数字,名次之类固定的东西,而是含于行为之中的流动性的东西。
勇敢地面对眼前的难题,全力以赴,逐一解决,将意识集中于迈出去的每一步,同时,还要以尽可能长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尽可能远地去眺望风景,我毕竟是一个长跑者。
面对不如意,我还是会条件反射地想要逃避,内心里也会因为时常出现的挫折而想要放弃,也会埋怨为什么挫折不能够来的少一点,来的频率慢一点,可是只要自己在一呼一吸,问题就来了,甚至是睡觉的时候也会因为噩梦而惊醒,心里生出不适感。可问题是什么呢?问题出现的时候为什么要第一时间解决呢?
这当然不是让人欢天喜地的练习,但不能牢骚抱怨。因为正式比赛时,这些都将原封不动地重演。
问题出现的时候,解决他们,不过是为了在需要展现给他人的时候,少一点忐忑,少一点尴尬。生命里有一些很重要的节点,在这些节点之前要做好准备,让节点尽可能好,在这些节点之后要反思,节点发生的时候一定有新的问题出现,反思是为了下一个节点做的更好,生命的完成只有逐级升高后的更好,没有一个所谓的终点,就连体面地离开人世也是人一生的修行。
不论到了多大年龄,只要人还活着,对自己就会有新的发现。不论赤身裸体地在镜子前站立多长时间,都不可能映出人的内面来。
村上春树的反思是:
下次参加全程马拉松,我要回归初心,从零出发,发奋努力;周密地训练,重新发掘自己的体力,将每一颗螺丝都仔细拧紧,看看究竟能跑出什么样的结果来。
我总是会害怕努力没有结果,可是努力之后是什么样的,自己根本不会知道,而且想要为了什么努力是自己心里的一个希望,如果不采取行动,自己就会后悔,那就把自己想到的都开始做起来,结果,就交给结果吧。我实在想不到,也不用想,不过是很好,好,一般,有点差劲,非常差劲,可自己努力了,至少能够做到一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