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无论碍于面子与否,“不主动”谈钱的案例随处可见。
1
Alice50岁+姑妈赋闲在家15年后,近日重返职场。带着好奇一探究竟:原来Alice姑父常年开出租车身体吃不消,拿着开的士辛辛苦苦攒的钱,跟朋友合伙做生意,哪知口口声声说“钱不是问题”的朋友其实就是一个“空手套白狼”伪商人,自然生意没搞起来,投入的六位数一部分钱打了水漂,剩下的那部分钱好几年了仍然是遥遥无归期。为了减轻家庭生活压力,接近退休年龄的Alice姑妈不得不重新回到职场。
2
两年前朋友A有困难,想着他曾是我某个阶段的引路人,爽快的借了接近10万给他。这两年,不管自己生活有多艰辛,都没有惊动朋友A:一方面顾虑他是否已经走出困境;另一方面念及过去的感情不好意思开口提让他还钱的事情。这期间,朋友A几乎未有跟我主动讨论:关于这笔钱的归还计划。
上述故事中,无论是Alice姑妈和姑父,还是我自己,都犯了常见错误:照顾情谊,不习惯开诚布公谈钱。结果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偶然的机会,读到了武志红的《主动谈钱的人,才是聪明人》,恍然大悟:原来收方回避或者不积极面对的态度,和借方“对待钱的态度”息息相关。正确的做法就是:开诚布公谈钱,谈妥算清楚跟“功利诉求”挂钩的钱;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谈清楚利益,不给未来留任何撕逼和纠缠的可能,才有可能维持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