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礼

曾经我的名字有个“礼”字。太爷爷起的,取自“仁、义、礼、智、信”五常之一。

小时候,出于无知,觉的老俗,把“礼”改成的“理”。那是学籍管理不严,学校老师就给改了。当时还窃喜了一阵。

长大后,才懂的名字真实含义和太爷的美好愿望。悔不当初。

理,本义指:在作法将山上挖来的朴实加工成美玉,使之成器,有形有款。引申至条理、纹理、道理。而礼,本意指祭祀敬神。后来逐步

演变为制度、规范,行为准则。

礼是隆重的,隆重的也就代表着是繁琐的。古代由于农人忙于农事。无法将这些礼节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礼只在上流社会流行。礼不下庶人出自于此。

现代社会提到礼,多半指礼仪。有婚礼、彩礼。引申为表情感而赠出的物品,现在物质丰富用财代替。

有人会问了,“礼”怎么和“财”画上了等号呢?一个高贵,一个铜臭。

别急,听我讲两个小故事。

孔子弟子子路在河里救起一人,被救人送牛一只作酬谢,子路欣然收下。

天下纷纷嘲笑子路,身为夫子弟子却做出这贪财的行为!

孔子知道后却夸奖子路说:你做的对,从此大家都更愿意救人了。

大家果然纷纷做起好事。收取回报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即便不收心中也喜悦的很,因为深信自己做了一件大大的好事,甚至超过子路这种贤人。

子路通过舍弃自己的美名,而换来了大家的善举。牛做礼,铜臭吗?

另一个故事来自孔夫子的另一弟子子贡。

话说,战国的鲁国有一条法律:任何人只要在国外赎回沦为奴隶的鲁国人,那么鲁国会报销一切赎人的费用。

子贡一次碰到一个沦为奴隶的鲁国人,赎他回国,回国后高调宣布:一切花费我子贡承担!

孔子知道后,痛心疾首说:子贡你真是可恶啊!从此以后再没有人愿意救赎身为奴隶的鲁国人啦!

果然大家听说这件事以后,都不愿意再救赎奴隶了,因为做好事救奴隶这件事,已经被子贡这个富二代拔高到别人没办法效仿的高度了。

子贡给社会树立了一个极高的道德标准,自以为可以换来众人的效仿,没想到正是因为他这个标准,使得原本的善事无人可做。

收不收礼?哪个更好?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最看重礼字。

您看望恩师建议必带礼物:可以是你的研究著作,也可以鲜花瓜果。如果你什么都没带,还空着俩爪子徒增厌恶罢了。

这就是人情之礼。

礼,绝对不能脱离物质而变成精神所在。

关于办成事的最大绝学——礼。下篇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