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带升物价,物价刺激腰包,房价就算是慢慢的涨,对比现在的工资来说,也让人很难承受。如今的房价可真是应了一句话:买得起的永远买得起,买不起的永远买不起。恍然间,房子成了特殊阶层享有的东西,更多人必须为一套房子奋斗一辈子,可奋斗过后才发现,原来这一生只是为了一个住处。
19大提出了这样一句话:“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至于这句话能起到的作用暂不讨论,但至少体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房子不仅是商品,还是一个住所。可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炒房呢?
因为,房子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具备良好的短期收益价值。
造成高房价的原因有很多,建筑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属于比较直观的主体因素;地方为了GDP提高地价,层出不穷的“地王”则属于政策因素。不过,因为两者的存在,一些人利用资本运作提高房价,从而实现短期收益的行为,这就是客观因素的炒房行为。这时候,不免有人将矛头指向地价,认为地方操控的地价才是导致房价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所以有人提出,既然如此,那就把土地交给人民,即土地归个人所有,由此再由市场自主调节。
可是,土地归个人所有,会是控制房价的方法吗?
首先,要解决一个概念上的误区:我国土地归国有是指城市土地。另外,国有概念与国企是相同,即全体公民共同财产,并不是指国家所拥有的财产。这一概念说明了土地经营收益需要回馈给全体公民,如用于公共设施建设。
那么问题来了,一旦“土地私有化”到来,土地的价值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到底是会降低,还是会提升?对于房价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对此,曾经有人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当土地还给人民之后,就会出现资本大鳄的土地收购,届时土地就会出现囤货居奇的市场趋势,房价不仅不会降低,还会出现暴涨,人民将更加买不起房。
这种对于“万恶资本家”的批判,似乎已经沉寂了三十多年,没想到今时今日又出现了这种言论。
土地的自由交易必然会出现炒高,但也要值得去抄,地产商不是疯子,买地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收益,所以房价将会回到民众的承受范围之内。否则房子卖不出去,土地岂不是砸到自己手里?如果我国开始征收地产税的话,卖不出去的房子可能会把地产商套死。
对于普通购买者来说,土地与房子是配套的,房子与工作的位置是相关的。购买者可以根据工作需求买房,也可以根据生活需求买房,当然,教育、医疗等需求,也与买房因素相关。但思维并不是统一的。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需求,对于生活、消费、教育、医疗、交通的评价也不一样。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需要上学,老人需要定时就医,在这种家庭环境中,购房者会选择介于两者中间并满足交通需求的房子。
土地归个人所有之后,购房的选择性就会增多,但该贵的地方还是会贵的。
风景秀丽、交通方便、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并且拥有更多就业机会的区域,房价很难不贵,这点与炒作无关,因为优秀资源的供给量永远无法满足需求量。其实,市场行为的好处便是凸显优质价值土地的价值,同时还原低价值土地本有的价值。
这时候不免有人担心,如果为了孩子教育而让其就学更好的学校,是不是也意味着必须买高价房的住房?这种思维显然也是一个误区,市场化调节土地意味着全面的市场化,学生能不能上好的学校,应当取决于他的成绩,而不是“划片儿”分的学区。
土地归个人所有会不会导致房价出现失控,让更多的人买不起房子。
这点可以明确的认为是“胡扯”,房价的失控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政府失灵。政府在房价问题上可以实现调节功能,比如美国采取的房产税。如果一个地区的房价被恶意炒高,倒霉的不是购房者。只要购房者等一等,那些囤房炒作的人便会因房产税不堪重负而导致破产。
市场自由调节的优势,便是在于让努力获得更多资源的人,开始拥有更为优越的资源。而并不太富裕的群体,只能选择偏远的地方。其实,这点与当前的居住构成模式差不多。
另外,假设中国实现类似美国按比例收取的房产税,那么一部分曾经拥有资源,但如今资源并不富裕的人,可能会被“赶出”城市中心的高价位住宅,如此也为城市精英的“换血”提供了方便。
当然,基于政府合理调价之下,土地私有化将会让房价会大幅度的滑落。
其实,很多城市的住房已经超过的当地的收入水平,对于普通家庭而言,一个位置不错的房子,可能需要两辈人的努力,这显然的房地产市场不健康的根源。可土地私有化之后,民众可以选择购买偏远的、低价的土地盖一个大房子,省下的钱还可以选择一辆不错的汽车。
有人问:“如果住的太远,早上上班会不会很累”
反问一下:“如果人人都住得远,那公司还会让员工很早起来上班吗?”
其实,土地私有化最大好处并不是控制房价,而是让人们在选择住处的时候更加自由。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高楼大厦,很多人宁可住的远一些,也要远离那城市的喧嚣。只不过,目前的土地价值过高,而且即使有人买得起,也不能自己盖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