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地产行业形势逼近寒冬,有不少同行业的兄弟姐妹都在抱怨行业困境,也聊了很多转行的事。今天我就给大家挑一个身边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来给大家讲讲,或许能给各位带来一些启发。
老白是我的老同事,也是我刚入行进入开发商时的老领导。这些年他走南闯北,终于跃入了地产10强区域总的位置,开发文旅地产项目。
懂行的人都应该知道,文旅地产相比传统住宅更难做,像阿那亚那样的项目太不好找了,除了云南、海南,还有北京上海等这些超大城市的文旅项目,近些年很多旅游地产的项目都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
远离城市,到访少,投入大,资金占用高,客户对于投资回报的预期不够,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老白虽然工作辛苦但却无力改变。
用老白的话说“我感觉再在那个位置上再多坐一年,就会猝死在那。”
老白说他压力最大的是,明明已经知道形不成系统的旅游线路,还在继续投入造一个空壳子就是在一步步的慢性自杀。可他却还要去推动这个自杀的过程,这对一个心有猛虎的人无疑是一种煎熬。
所以,恰逢西安政府在全国首创绿色乡村旅游经济时,老白选择了离西安城不远的袁家村。那个潜藏在他心中多年的梦再次被唤醒,他要做他理解的乡村文旅行业,要讲故事,要挖掘文化。
地产人转行做什么都有优势,这执行力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老白迅速办好了离职,与情怀及美学造诣更深的荣泽兄联手,跟当地政府接洽拿地,尤其是大量的时间花在了设计方案上。
多年地产经验的老白深知,设计方案是重中之重,这个钱坚决不能省,还要死扣细节。
但是在施工上,都是自己带着施工队一点点研究干出来的,比如外立面用的夯土墙,是自己亲自做了几十张方案才研究出来最后的效果,既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又省钱又美观。
可这注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疫情反复、工期拖延、旅游行业整体惨淡……
这一系列的打击都在不断蚕食着老白的信心,但一路磕磕绊绊的走来,民宿终于在去年迎来了试营业。
这个项目是合资,去投资的人只能按投资比例算股份,是和村民一起发展,一起经营的新型农村旅游胜地。
村里面吃喝住,休闲娱乐一条龙服务,全部消费品源于他们自己的专业作坊和基地。小吃、食品、蔬菜是既健康又绿色环保的类。
我到袁家村最大的感受是,不论在哪个位置都能小坐一会,或看风景行人,或沐暖阳,或品浓茶,这是一种总能让你更安静的内敛。
这种安静是突然向你跑来的狗狗,是眯着眼晒太阳的橘猫,是那个安静在阳光下缝制手工的店员……
整个民宿分为两类房间,一种是平房的白色小房子,周边是苍茫的天地,推开落地窗外面就是广场,天气好的话会有很多人在那片草地上饮酒肆意。
再一种就是楼房,虽然每个房间都装了地暖和空调,但是一进去可以明显感受到温度明显提升好多,大多数情况下完全不必要依赖取暖设备。即便开空调,每个房间也都有加湿器,不比担心干燥问题。
房间的洁具和花洒笼头用的杜拉维特和汉斯格雅,室内有浴缸,室外有花园,每个小院都有,用石材搭建的池子,粗狂却也有原生的美。
为了让入住的客人更舒服,还配备了很多五星级酒店都没有的配置,比如一直保持玻璃杯水温的加热保温器;为了让客人晚上睡觉放松,配备的还有眼贴。
冰箱里的饮品和零食,全部都是微利销售,和超市价格相差无几;
正是这些对客户的洞察和细节体现,民宿开业后生意一直不错,但就在老白满怀信心憧憬未来的时候,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
2022年3月10日,全国已平息的疫情又一次袭卷了西安。在疾病来临时,这个历史悠久的帝王之都也同样显得如此脆弱。
虽然提前做好很多准备,但是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个人还是那么渺小。整个民宿园区很快都被封闭,望着空无一人的村落,老白的心里一片死寂。
我问他,为什么不早点撤资去避险,再说这疫情还不知要持续多久呢?他说“如果再次封村,我还撤资干什么,都破产了,还不如随着疫情一起去了。”
他说这话让我有些悲伤,有些如鲠在喉。好像看到了那个昔日那个熙熙攘攘的村,也看到此时转行的中年人最无助的时刻。就像此刻老白指尖的香烟,烟雾缭绕到我看不清他平静语气下的眼睛,是坚定还是彷徨……
老白说,我们之前在开发商,那是一个庞大的团队,有专门的设计、工程、造价成本部等等人才,你只需要把你的想法输出去,然后会有团队帮你去实现,所以你觉得自己什么都懂。
虽说损失惨重,但是老白依然没有放弃,有朋友的支持,有西安政府的帮扶,灾情一结束老白就开始着手营销工作。
老白跟我聊天时一直在强调的一个问题,我们在转行的同时一定要有去地产化的思维,但是不能忘记地产的手段。
去地产化思维说的就是我们不能用以前的地产思维去看待新的行业或者是新的创业机会,要跳出去。
普通的地产思维是什么?是数据,是成本,是盈利。比如我们投入的这个行业资金占有率有多高,回款周期有多长,能不能快速复制推广等等。
这些思维在前几十年的地产行业,没有错,甚至是相当正确。地产裹挟金融快速增长和周转的外部环境已经不存在,更别提除了地产之外的行业。
但是一些工作方法和思路要继续下去,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改革开放以来大批的社会精英都涌入了地产和金融行业,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几十年的人都是很有水平的,那些行业人总结出来的,比如营销的策略或者手段都是极为有效的,市场调研、客户画像、饥饿营销等等。选择行业也要精准,不要只盯着那些大蛋糕,小众的精品化的路线未尝不是一种出路。
他说,他其实不觉得现在地产形势有多严峻,他觉得这才是健康的地产,大家都不再考虑疯狂扩张,都在寻求出路;这才是一个大势将起的开端,有压力才会倒逼行业内的每个人去用心做产品。在产品力上突围,未来会涌现出越来越多讲情怀的企业,那些不适应的人要退出去繁荣其它的行业。
那些老总级别的人去开滴滴,真的是因为他们缺钱吗?他们只是闲不下来,危机感来源于坐吃山空和对未来短暂的迷茫,等我们重整旗鼓,地产人永远都是最棒的。
友友们,如果您也迷茫,那不妨抽个时间去西安袁家村看看,凑巧的话还可能跟老白聊聊,不是取经,就是安静的想一想,未来自己的路到底该怎么走,或许还能有些启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