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5日 星期天 天气 阴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朱自清
晚间给孩子读着朱自清的《匆匆》,时间的指针已经指向周日的晚间。又是一个周日如期而至,而我的笔还未写下一行文字。
依旧是忙碌的一周,手边的事儿,占据生活的绝大部分:陪伴孩子康复训练、做一些辅食、喂饭、给他按摩、擦洗、做手法训练、给他讲故事聊天、陪夜。好在日复一日的琐碎间,逐渐看到他的进步,咿咿呀呀的话语变得多了起来,脖子也会主动地抬起。
周五时,母亲应风水之说,把次卧的床挪了方向。调换了位置,屋内的陈设也乱了套。等我周六回去时,次卧、客厅一片狼籍。好在这两天白天都有亲戚帮忙着照看孩子,我白天可支配的时间,除了一些日常的家务,全用作了整理。
那些大大小小的箱子里,既有母亲的衣物,也有我的书籍文具,还有孩子的文具和书。新的房间布局,比原先少了不少收纳空间,势必需要来一次断舍离。
无可否认,我是个恋旧的人,十多年前的衣物,我还完好地保存着。这些近几年积攒下的物品,更让我无从下手。可这满目的杂乱不堪,如何让置身其中的人心情舒畅呢?
默坐了几分钟后,我决定先将物品分类整理。找来几个空的纸箱,其中一个箱子作为存放我的书籍,一个箱子作为孩子的书籍,其他再另作他用。
总觉得孩子的书会比我的多很多,整理后才发现,我的数量丝毫不逊色于他的。而这些只是在次卧的书,并不包括书房和客厅书架上的。粗略扫了一眼,那都是我这两年买的书,不下二、三十本,可让我汗颜的是,真正读完的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对于知识的获得,我太过于浅尝辄止,更多时候,只流于粗略的一知半解。而这些,至多只能算作朋友间闲聊的一个谈资而已。以至于,每周更文一篇的小目标,于我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我熟知的那些文友们,一个个都在写作领域结出硕果、捷报频传时,我还在反复咀嚼着曾经的输入,苦思冥想半天才敲出一句话、一行字来。扪心自问,不曾好好耕耘,何来得到?
即便是已出版了三十多本的蒋坤元老师,无论他的事业如何忙碌、如何成绩斐然,他每天都不曾停止书写的步伐!凌晨十二点,当许许多多的人,都已酣睡在甜梦里,他的“去看佛”的公众号已又日更新的篇章了。
四十岁开始创业的他,哪怕是创业之初,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他都不曾放下对文字的热爱!那个十八岁应征入伍,在部队因通讯文章写的出色而荣立三等功的坤元老师,笔耕不辍几十年,早已把写作与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
最近读到一句话:“什么格局啊,就是把事做细,细到无法再细,变成吃饭一样自然。”我想坤元老师就是这样看待写作的,把它当作每日三餐一样,三餐是身体的供给,而文字是精神的供养。
或许有人说,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我们的确无法改变我们的出身、种族、性别,但我们都拥有最平等的东西——时间。每天,时间都会分配给每个人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每个人也都会被困于工作、生活里,谁都曾有梦想,有些梦可能只是想想而已,而有些梦却能梦想成真。
听过许多道理,喝过许多鸡汤,看到许多榜样,脚踏实地地坚持,是来到人世三十多年以来,最真切的体会。拿起书来,拿起笔来,不要再等明天,明天的梦需要今天来铺就。匆匆,时间太匆匆,日子一去就不复返了,今天的我优于昨天的我,这一天就不曾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