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是我的好朋友,两家住的也不远。因为做的事情都与饮食有关,平日里见面的机会也就多一些。他年纪比我小一轮,成就比我大许多。早些年我默默无闻的时候,小米已经是网络上的红人了,出了不少书,可以在各种活动上见到他的身影,像影视明星一样,通告费拿到手软,真是让人羡慕。
小米人聪明又很勤奋,除了本职工作外,他还开了家餐馆。虽然他本工学的是粤菜,餐馆却做的是北京菜,起了个很文艺的名字《城南旧事》。林海音曾经写过同名小说,后来还拍成了电影,记得男主角是张丰毅演的,里面的小女孩是沈洁演的。城南大概就是北京南城了,所谓的北京饮食,大致说的是南城。现在北京城区只有东城西城两个了,以前还有崇文、宣武,有句话说:“北京小吃在宣武,宣武小吃在牛街。”宣武、牛街都是南城的地界。清朝入关后,把汉人全都赶出了内城,商业娱乐业也不允许在内城里出现,因此造就了前门外到天桥一带的繁华。加上汉人官员多住在宣武区那边,南城的饮食业自然而然兴盛起来,这种现象到了民国年间才有所改变。小米开的餐馆名字里有了城南,名正言顺做起了北京菜。
我是喜欢北京菜的,虽然很多人说北京没菜,八大菜系中没有京菜。北京作为国都几百年,汇聚了全国各地的风味,经过时间的积淀,形成了北京自己的风格,因为受鲁菜影响深重,但又有别于鲁菜,因此很难以区域来界定北京菜的风格。从小在北京长大,习惯了构成北京菜基础的街头巷尾胡同院子的坊闾味道,吃着炸酱面、锅贴、门钉肉饼等,肚子里妥帖踏实。东奔西跑出差后回到家里,吃上一口熟悉的吃食,魂儿才归位,心才安稳。这是肠胃里的饮食基因决定的,是自小习惯的味道带来的安全感。
“城南旧事”做的就是我喜欢的北京菜,这些年随着北京城市的发展变化,北京菜也丰富了许多,融进了其他地方的一些经典家常菜肴,这在“城南旧事”的菜单上也有所反映。吃过几次,有些菜喜欢,有些菜感觉还可以提高。我和小米是好朋友,许多时候还需要小米提携帮衬,把自己对城南旧事菜品的一些想法和小米进行交流,既是对朋友的关心,也是想提升城南旧事的出品质量,为客人提供更美好的消费体验在屈浩老师生日会上,我把想法和小米说了一下,他很赞同。于是我请了牛金生老师去城南旧事看看。牛金生老师是南城人,熟悉北京饮食,有“城南饮食活字典”的美誉,本工川菜,熟悉北京菜,有他给餐馆做些指导,定是可以帮到小米和他的伙伴。
干炸丸子。牛老师表扬了这个菜,外脆里嫩,肉香足,吃着开心过瘾。
门钉肉饼。这是被赵斌打包二十个,被胡老师打包十个的招牌主食。我可以吃五个!特别好吃,特别爱吃。
芝麻酱糖饼。我最喜欢的吃食,小时候幸福指数爆棚的吃食。现在依然喜欢,只是不敢多吃了。
酸辣汤。这个遭到了牛老师的批评,不能加糖,更不能用辣椒。酸辣汤之辣,来自于胡椒粉,要的是冲口开窍。
炸烹大虾。改良版的,甜口的我喜欢。
红烧鱼。红烧不加肉丁、香菇丁等辅料,加了应该是干烧。干烧就要自然收汁,味道全包裹在鱼上。
冷荤拼盘。这个冷拼牛老师说不错,就是量大了一些。
肉皮冻。没有豆干和胡萝卜味道缺了,口感也不对了。
葱爆羊肉。牛老师说这道菜容器不好,拌不开。吃这道菜讲究的是肉片和葱拌匀了吃,容器太小且高,没办法拌。肉片上浆也不太好,太嫩了,缺乏爆的焦香,也就没有爆的意义了。
一餐饭吃了两个多小时,尝了十几个凉菜、热菜、汤和主食,有满意的有不满意的,牛老师叫来厨师,一一点评,不仅说了正确的做法,还把菜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不仅让厨师受教良多,就是我这个看客,也学到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