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鸡难入中国胃?揭秘火鸡肉在中国遇冷之谜

火鸡是北美大陆的土生土长的一员,感恩节那天不吃它几乎就有点像过年不放鞭炮,差那么一份味儿。但它在中国餐桌上的出镜率,嗯,说实话,比劳斯莱斯在街上的出现几率还要低。那么,为什么火鸡在中国不太得宠呢?让我们小聊几句。


尺寸有点大,难以搞定

火鸡这家伙,个头可不小。它一进烤箱,容易让烤箱尺寸不够用的症状瞬间爆发。而且,传统中式厨房里更喜欢可以快速翻炒的小份肉块,像是葱爆羊肉、宫保鸡丁,对于火鸡这样“大块头”的处理就略显力不从心了。


口味不对路,得慢慢来

火鸡的味道,相比于多汁的鸡肉、味美的鸭肉来说,让人觉得有点儿“木”。火鸡肉质偏紧且味道较淡,需要高超的调味技巧才能掌控得宜。而在中式烹饪中,人们通常追求鲜香嫩滑,火鸡这哥们在这方面就有些跟不上节奏。


食材不对盘,菜市场里没它的位

中国人对食材的热爱是全方位的,从鱼翅到猪蹄,无一不是精挑细选。火鸡在中国的可获得性远远没有鸡、鸭、鱼、猪来得高。大多数传统市场里,你可能难以找到新鲜的火鸡肉卖。没有市场的经验积累,火鸡肉想要大火特火,难度不亚于一夜成名。


文化接受度,需要时间沉淀

文化差异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火鸡作为感恩节以及圣诞节的主角,在美国是寓意丰收和团聚的象征。而在中国传统节日里,饮食习惯和文化更加侧重本土化的食材,比如年夜饭上的鱼(寓意年年有余),粽子(端午节)等。火鸡要想在中国文化里扎根,或许需要一些特定的文化背景作催化剂。


虽然火鸡在中国的人气不太旺,但这并不代表未来没有翻盘的机会。随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尝试不同国度的美食。谁知道呢,某一天火鸡也许能凭借其特有的风味,成为中国家庭餐桌上崭新的网红。毕竟在食物面前,一切皆有可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世界上几乎所有主要文明都有一个重要节日安放在秋天,中国的中秋节、犹太新年(Rosh Hashnana)、印度排灯节...
    北美之北阅读 5,517评论 1 4
  • 林柳青儿[https://www.jianshu.com/u/f398038cba44]会员扶持计划 一年一次的感...
    彼岸晓吾_5c83阅读 7,898评论 40 122
  • 文|粒粒 有一个阶段,我不喜欢庆祝任何节日,在岁月的交替里,生活里积累了许多消极的情绪,不太容易为了某事而欣喜,也...
    粒粒西游记阅读 2,713评论 0 0
  • 终于盼来降雪了!一团团的雪花飘落了下来,'再下厚一点吧',Tony自语着,一边整理工具,一边穿上雪地摩托...
    沉葉阅读 4,702评论 23 33
  • 这次介绍的方法不用腌制,也适用于烤火鸡腿和火鸡脖子。 方法二: 原料:火鸡翅膀 调料:1勺糖,1勺盐,1勺黑胡椒,...
    六月之林阅读 2,72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