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冬天总是来得特别晚,气温也常常未低至足以让树叶落下。倒是北风张着庞大的喉咙,生硬地将其吹干,变得发皱,然后用力拽下就带来整个冬季。
不过,纵然冬天迟来,今年大概经历了在广州最长的一个秋天。
周末,和师姐回了趟学校。看见很多跑步的人。
从前,我很害怕体育。对我来说,年度的体能测试相比期末考试更像回事。每次跑800米,心脏先重重地沉下去,紧接跑着跑着,五脏六腑也全扭成一团,坠挂在身体一端——对于运动,我是真的心生畏惧,也歇斯底里地绝望过,但大概没有人能对此感同身受——
现在回想,连我自己都觉得奇怪。说不准,也只是某天上完体育课洗手时,看见从水龙头流出来的水哗哗地冒着热气,烫得人皮肤发痒,于是一瞬间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总而言之,情况转好了。
我们总是说,要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但有时候,我们不过想要更好的东西,而脱口“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想用冠冕堂皇的上进心掩饰背后真实的欲望。如果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就可以拥有更好的东西——这个简单的逻辑看似成立,但实际上,一个更好的人,可以拥有更多东西,但那些东西不一定都更好。
“得到”和“给予”才相互、联系,但它和“成长”是相对独立的,况且,成长往往意味着失去。我更愿意相信,给出更好的东西,才能得到更好的东西。想要得到热泪盈眶,欢蹦乱跳,高兴得快要窜上天的礼物,就要同样学着制造惊喜,而不是变优秀,变富余,口袋里备好充足的糖果,必要时敷衍地摸出一把,撒开就能获得回响。
另一方面,就算我们得到了更好的东西,也不一定能辨认,珍惜。就像今年,在收到一个这么长的秋天时,依旧有理由睡得昏天暗地,心安理得,宁愿去梦里祈祷四季分明,也无暇感受眼下的风清月朗。
当然,也有不屑于“变得更好”的人,他们努力地“做自己”。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从某种角度上说,做自己,明明更是一种顺从,但大家普遍表达为一种叛逆和不屈。
初来乍到时,大家都像春天刚抽出的嫩叶,一划就可以渗出好多汁,然后被夏天着了青色,被秋天染成黄色,冬天来了,我们失去水分,失去活力,甚至枯得发黑,随风飘零,至于会不会被歌颂,就要看个人的运气和本事了。
所以,到底什么是“做自己”呢。顺从自己生理和心理上的某种便利,自然生长;还是按照主观的,有时不知所起的愿望去和时间,和世间抗争,比如年分四季,我们却想四季长青。
好在,在现在这个时代,稍微花点心思就能延长青春,这太容易了。
也好在,无论如何,我们终究不是一棵树。
曾经 我也想长成一棵树 将所有琐碎都撑起
后来 终于慢慢喜欢自己的轻盈
觉得只是一株蒲公英 也很好
等时机到了 就去他人未抵的路上 起舞、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