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一年,你很健康,那就是最好的一年。
2022年马上就要结束了。
每到年底,我都会找个时间坐下来,静静地去回忆与思考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为自己的生活做个总结。
尽管我只是又度过了极为普通而又平凡的一年,但我想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值得记录的时刻。
这一年,有欢乐、有失落、有收获、有离开,总之都是专属于我的,2022年的记忆,以及我的25岁。
关于健康
小时候我经常生病,吃药打针吊点滴是家常便饭,18岁成年后,关于生病的记忆开始变得模糊,印象中好像没怎么生过严重的病,而今年,关于生病的印象,再次变得深刻。
疫情第三年,我终于阳了。在之前的文章中,我详细地描述了自己阳了的感受 我的“抗阳”日记,非常痛苦,整个人陷入了巨大的折磨之中。
生病期间,我想的最多的是,什么大富大贵,什么房子车子,什么升职加薪,都是虚无缥缈的身外之物,我只想要健康。
生病是痛苦的,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与身边的朋友相比较,我恢复得算是比较快的,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当然,这种幸运与我平时经常锻炼有一定的关系。
2022年,我再次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病情轻重,只要好好照顾自己,身体是真的会好转的。生活也是如此。
关于篮球与跑步
7月和8月。夏天。
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和朋友去公园打球,我曾在文章 关于我周末早上6点起床打球这件事 详细谈到过。
今年,我认识了一帮新的球友,在他们的影响与带动下,我开始养成早起的习惯,并为后面的跑步奠定了基础。
大学期间,我也曾早起打球,跟着球队训练,跟着篮球社团做活动。
校园与社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环境,以前是单纯的热爱,如今在热爱的基础上,又增加一层东西,我觉得那是一种对庸常生活的抵抗,想在平淡生活中寻找一些不同的东西。
我坚持着我热爱的事物,同时将这份热爱延续至生活中。
11月和12月。秋冬。
我开始坚持跑步。
以前的跑步,是没有计划,依靠兴致推动的。兴致高了,连续跑个三天;工作忙了,可能一周都跑不了一次。
决定开始跑步后,我给自己定了目标,每个月至少达到50公里。
11月,因小区被封控,我的跑步被迫中断,最终结果是44公里,没有完成目标。但值得庆幸的是,我找到了那种努力奔跑的感觉。
12月,小区解封,我开始坚持在寒冬中奔跑。正常去公司上班时,六点半起床跑步;居家办公时,七点半或八点起床跑步。整个12月,我跑了80公里,超额完成目标,连同11月缺失的一并补了回来。
每一次离开温暖的被窝,每一次寒风吹过脸颊,每一次大汗淋漓地看着太阳升起,我都会感觉到一种叫做坚持的东西。
我也曾想过放弃,在我想要按下闹钟闭眼睡觉的时刻,我会一遍遍地问自己:那些不如我的人,我想变成他们那样吗?我不想。那些比我厉害的人,我想变成他们那样吗?我想。
在这种“想”与“不想”的对抗之间,我艰难地挣扎着。
这样的过程很难熬,但咬咬牙,重新生长出的自己,会比以前更坚固。
关于居家办公
今年是我居家办公最久的一年。
具体时间段是上半年的5月份,和下半年的11月份。
以前,我对于居家办公非常兴奋,虽然还得工作,但那意味着我可以多睡一会,不用通勤,还可以安心地吃个早餐。
我会把居家办公当做额外的小假期,平淡生活的小点缀。
但随着居家时间变长,我的心境也开始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封控严格期间,我连房门都出不去的时刻,我开始想念自由,我甚至开始想念上下班的通勤,虽然累,但却是活着的感觉。
人都不喜欢被禁锢,我开始想办法逃离,我申请当志愿者,只为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话题,“如果每天给你一千元,让你在屋子里待一年,你愿意吗?”以前的我可能会非常乐意,但现在我做不到,很多事情如果不亲身体会,永远无法明白。
在那些不能出门的日子里,我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每天每个时间段干什么,都规划得清清楚楚。
虽然我没有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但它却或多或少地减轻了,我那颗因隔离而焦躁烦闷的心。
我越来越觉得,无论何时,人一定要给自己压力,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的放松,如果有,时间一长,也会很快厌倦。
真正的自由是自律的自由,不是放纵的自由。
关于写作
2022年是特别的一年,这一年,我开始重拾写作。
公众号是我大学时创建的,当时心血来潮,觉得写公众号时髦,便紧跟潮流。
当时的我,也不知道哪来的那么大热情,每天都会想方设法地输出一篇,有些为了写而写,所以难免会出现较为敷衍的文章。
后来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我渐渐把公众号丢在了角落,没有忘记,但也从未提起。
直到今年7月底的一个周末,我心里那个一直沉睡的“写作”小人再次苏醒。
当时的我,躺在床上,无所事事地听着音乐发着呆,突然间,我想起了自己的公众号,便抱着怀旧的心态,登陆了账号。
我一篇篇看过去,感慨万分,虽然有些文章现在看来很幼稚,但也充满了回忆。
翻完全部的推送后,我产生了一个念头:我想通过写作,和以前的朋友们再次产生新的链接。(关注我公众号的都是老同学老朋友)
我打开“时间胶囊”这篇文章,把当时留言的内容一一发给了朋友们,同时我又发起了“一年之约-时间胶囊”,邀请新朋旧友填写,并约定,一年之后我会逐一将他们此刻填写的内容发给他们。
这个活动虽然没有奖品、没有流量,也并无较大关注度,但我觉得,能够和朋友们产生链接,就是它最大的意义。
“一年之约-时间胶囊”活动结束后,我开始重拾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观察与表达。
8月份,我接连推送了四篇观点文,均得到了良好反馈,我的自信心开始增长,我不再满足于一种文章类型,我想要尝试短篇小说,以及更多可能性。
截止2022年年末,我一共输出了5篇观点文,1篇人物纪实,15篇短篇小说。其中,部分短篇小说被某平台的小说伯乐发现,得到推荐,并由此认识了一群同样热爱写作的朋友,后来,个别短篇小说获得与某平台签约的机会。
我的写作,无关金钱,也没想着获奖,只是单纯的热爱,就像打篮球和跑步一样,只是喜欢,并且想坚持下去。
可能这件事在他人看来,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因为我常常下班后坐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周末的话,一坐就是一整天。
有时候为了一个文章结尾,我会花三四天的时间进行思索。
生活有更多有意义的事可以做,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想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或许也对。但我自己知道文字对于我的意义,至少我在写下每个字的时候,都会觉得时间没有白白浪费。这就足够了。
关于25岁
原本,这篇文章的标题是“25岁这一年”,后来思索良久,还是换了。
我的25岁属于2022年,但又不完全属于,如果按照出生月份算的话,今年只有四分之三属于25岁。
但我还是想记录一下25岁。我觉得25岁很特别。
我曾经在24岁的时候和朋友说过,这是我距离18岁与30岁同样遥远的年纪,如今我开始逐渐向30岁倾斜,但我似乎还没完全做好准备。
我会时刻关注同龄人的步伐,他们买房了、结婚了、有孩子了、创业了、升职加薪了等等,然后与自身对照,觉得自己一事无成。
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但还是无法避免地产生焦虑感,我把它叫做压力,也希望它能变成动力。
25岁,注定是兵荒马乱的年纪,有焦虑也有离别。
去年打球认识的伙伴,因为工作原因去了上海;大学同学因为人生规划,回到了家乡;当初关系较好的前同事,也因为个人原因离开了北京。
起初,在他们离开的时候,我会约他们喝酒吃饭,聊起北漂这段日子,后来,我只是简单地发个微信与他们说再见。不是我不看重这段关系了,而是我明白,在北京这座城市,人与人的相遇就像蜻蜓点水,一闪而过,不必留恋,也无需怀念。
他们带着善意,陪我度过了一些日子,就足够美好了。
我只需要继续走,和过去挥手告别。
关于2023年
每一个年终总结,似乎都应该以展望未来结尾,可是关于2023年,我暂时没有什么特别的目标。
因为在过去三年里,当我想看的话剧被迫停止,当我买好的车票被迫取消,当我的计划一次次被迫改变时,那种不可抗力带来的不如意使我明白了,世界上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
其实,说到底,人为什么要有目标,就是为了说服自己要继续做这件事。
我现在不再需要一个具体的目标,我就是跑,向前跑起来。
2023年,保持热爱,保持勇敢,继续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