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芒种,吃午饭的时候,看到一个关于芒种的小视频,讲芒种节气的由来等等。芒就是麦芒、稻芒的芒,此时是农民一年中最忙的时候,说“小满赶天,芒种赶刻”,农民要抢收成熟的麦子,南方要抢种稻子,并且视频引用了白居易在陕西周至做县尉时,看到农民麦收的辛苦,自己不事农桑而衣食无忧,心生感慨写下的一首诗——《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诗中说:五月麦收时节,金黄的麦穗把田垄都遮蔽了,母亲携幼子去田间送饭,母亲挎着一篮饭,孩子提着一壶汤,壮年男子赤裸着黝黑的皮肤在劳作,下面是蒸腾的热浪,上面是炎炎的烈日,这时的他们并不怕热,唯恐留给他们收割的时间不够长。
我边看视频边吃饭,白居易的诗是如此写实,勾起了我许多回忆,一股悲怆、一分难过从胸中往上涌,以致于一口饭堵在咽喉,难以下咽了。我小时候在农村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过,虽然没干过农活,但是田间地头还是经常去的,见过农民劳作的辛苦。那个年代,农民把走出农村,吃上“国库粮”当成对下一辈人的最高期望。
小时候,听奶奶不知道唠叨过多少遍:“浪费粮食,天打雷劈”,我当时肯定把这句话当成耳旁风了。虽然这些经历似乎在我身上没有引起什么反应,但是当我们生活极大改善以后,食品极大丰富以后,我自己也成长、成熟了,那个隐藏在记忆深处的、刻在基因里面的东西开始萌动了,每当我自己或者别人剩下饭菜,吃不下、带不走的时候,我内心充满了深深的负罪感,别人会劝我说,这些剩饭菜就算吃下去,对身体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所有还不如不吃,我慢慢也就接受了,但是,一旦遇到此类情况,内心的负罪感从来没有消失过。
中国几千年来就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老百姓以食为天,连皇帝也要到天坛祭天、祈雨、祈谷,可以说几千年来,吃饱饭就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连问候语都是“吃了吗”。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候,在陕西周至做县尉,他看到农民劳作的艰辛,同时因自己不事农桑却“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而心生惭愧,也算是一个有良心的好官。
当今社会,我们的农村曾经是劳动力的蓄水池,是经济冲击的缓冲垫,农村、农民承受太多、付出太多,而得到的太少了。想想近期有些地方因为僵化地执行什么交通规定,不让收割机下高速,耽误了农民麦收,眼睁睁看着麦子烂在地里,不知道他们良心何在啊!
但愿我们心中所有善念,不会随着岁月而消逝吧。请珍惜粮食,感谢供给了我们食物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