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风行陪考,高考,中考,还有各种各样的考试,常常有考生的家属陪考。
陪考之风大概起源于科举时代的伴读童子,他受主人委派,追随公子左右,负责伺候笔墨和公子的衣食住行,打点公子的生活起居,以便公子能够一心只读圣贤书,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伴读童子平日伴读,遇到大考之年跟随公子远赴他乡,赶往考场,此时他就是陪考童子了。其实包拯的科举成绩和包兴没有关系。但是,包拯科场得意之后,到任为官,那么包兴就成了心腹。老爷身边的红人。
而今陪读与之略有不同,陪考的人是考生的父母亲人。职能没有变化,孩子坐在空调房内答卷,陪考要么曝晒在骄阳之下,要么浇灌于淋雨之中,水深火热,艰苦备尝。还被当作考场纪律的监管对象赶来赶去,噤若寒蝉。
陪考其实多此一举,对于孩子的考场发挥无济于事,却有可能导致孩子分心。陪考也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家长的心思大概是,要让孩子心理断乳之前最后一次把乳头塞进孩子嘴里,做最后的告别。以后的路,爸爸妈妈就不能陪同了。
陪考的危害倒是不少,首先是要向单位请假,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其次,形成攀比之风,订酒店,托关系,找美食,家家如此,钟点房主赚个盆满钵满,而家长成了名副其实的宰相——挨宰的对象。孩子之间也互相攀比,助长了虚荣心。此外焦虑和疲劳,加上日晒雨淋有可能导致家长患病。当然车来车往,安全也成了问题。
无论中考还是高考,政府及教育部门都极其重视,各个环节都反复检查,家长尽可放心。工作人员也都经历过高考或者中考,将心比心,会尽职尽责完成考场的保卫工作和其他工作。家长陪考多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