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美食文章究竟是什么样的?如舒明月所描写那样:
读着读着,我突然感到一种辽远的、空虚的况味自腹中升起,一路涌至舌根处的腺体,然后在嘴巴里疑惑地打了个转,最终随着一声唾液的吞咽,又消褪回去,流落腹中。
见
一篇好的文字读起来不仅不费力,还能让人产生共鸣,内心会有强烈地认同,我想能达到这些条件就应该算是一篇好文章了吧?虽然阅读力也有一定关系(后面会说到),但要写出一篇行云流水的文字,也不易。罗胖在60秒中说:好的写作只有一种。
追求什么文采和技巧,用生僻、含义不清的词,只要从读者的角度看,是增大理解成本的写作方式,都是糟糕的写作。
好的写作只有一种:就是简洁、直白,能够准确传达作者所想。这跟所有好产品的本质相通——重要的不是表现它的创造者,而是尊重它的使用者。
不愧是罗胖,一个大字的服。
感
还是得回到美食上来,就如罗胖说的一样,好的写作只有一种:就是简洁、直白,能够准确传达作者所想。 在《大师的写作课·美食》这篇文章中引用了张春的一段文字:
蚕豆丰收也在春天,出来混的小孩每个人都要有一串蚕豆项链,特别豪华的还有蚕豆手镯。大人们用蒸锅焖熟,用线穿起来做成项链,我们挂在脖子和手上,想吃就拉一个下来。所有的小孩都挂着蚕豆无所事事地坐在各处,你吃一个我的,我还你一个。
这段文字中张春所表达的就是一段童年时光,读着这段文字出现一些断断续续地画面,那“一串蚕豆项链”变做了懒汉的饼子项圈,懒汉很懒,妈妈怕他饿死,做了一个可以套在脖子上烙饼。懒汉饿了,低下头咬上一口。结果,懒汉还是饿死了。——这是小时候奶奶常给我讲的故事,没想到写到这里的时候,记起来了。
焖熟的蚕豆皮很软,一捏就挤出来了,小孩子吃它会发出mia mia享受的声音。我注意到最近人们常常提起“薄荷色”,其实要是叫“嫩蚕豆色”好像会更美,那两种颜色非常接近。因为蚕豆的颜色好像更厚和柔软一点。
我一下子便读出了那种颜色,竟然一下子便清晰起来。嫩蚕豆那种绿藏在灰白色的豆皮下面,用手指轻挤一下,绿就出来了,湿湿的,软软的,暖暖的。
再回过去看大师的文字,原本自以为美的文字,相比之下,无力而又苍白。
思
黄秋生在电影《头文字D》中告诉立花木,拓海有一次从秋名山送豆腐回来,说眼睛花了。后来,黄秋生才知道拓海的眼睛不是花了,而是他的车开得越来越快了。
我也有同样的经历。因为工作的关系,会对味道进行一些研究,随着基础知识的增加,一些网上描写的有关食材与味道的文章,从看上去不能分辩好坏,逐渐发现能找到真正有深度有理论的文章很难。
这种现象让自己又悲又喜,悲的是因为自己分辩好文章的能力还不足,漏掉了好文章也不知道;喜的是不用再为那些凑数的文字而浪费注意力了。
行
一篇好的文字是值得去反复细读的,就如同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味道。
我们通常把好吃的东西称为美食,美食之所以美,是因为味道所带来的感受远远胜于视觉、听觉甚至性。或许就是因为人类对味道有了辨别的能力,才促使了智慧的形成。如此看来,要烹饪出一道真正的美食,远不是一张菜谱、一味食材、一碟油盐酱醋那么简单。
写作也是,阅读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