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小时,总计1054小时,第1010日
阅读《专制与民主的社会起源》 第六章
所有这些推动力带来的最终结果实际上是政治民主,但是这种政治民主并没有为印度社会结构的现代化作出什么贡献。因此,在印度,饥馑的阴影总是若隐若现,挥之不去。
中国的科举制度显然比阿克巴随心所欲的招募和晋升方法更接近于当代官僚制度的实践。中国在阻止官位上的财产权增长方面取得了成功,这是中国和印度之间一个比较显著的差异。我们不久就将看到,晚期的莫卧儿王朝在这方面是不成功的。
不管其起源是什么,我深信,在印度,种姓制度是用来组织覆盖范围极广的人的活动的,这一事实已经产生了深远的政治影响。作为一种制度,种姓制能在特定区域有效地安排生活,这意味着全国政权的存在是无关紧要的。乡村以上的政府只不过是外来者强加进来的一个累赘,而不是必需品;对这种政府需要有耐心,这种政府也不需要在天下大乱时被推翻因为种姓更多是以宗教仪式表现出来的,因此对种姓高压特征的反抗很可能会通过建立另外一个种姓来实现。这个说法具有部分的正确性,因为在印度并不存在与罗马天主教制度类似的宗教等级制度,事实上也不存在可以被当成一个特定目标的具体的正统教义。因此,种姓制度,过去是现在也是,由在各地相互协调的社会群体(他们通过产生另外一个群体来包容新奇的事物)构成的一个巨大的聚合体,其具体表现形式维持着令人惊叹的持续性和灵活性。这是许多外国入侵者,例如伊斯兰人甚至是欧洲人,占领印度时都要面临的情况。这些人实际上也逐渐变成了一个独立的种姓,尽管他们在厌恶度方面的等级与他们在政治权力方面的等级正好相反。我好像在什么地方读到过,说在英国统治早期,高贵的印度人总是习惯于在与英国人打过交道之后赶紧洗个澡,以便彻底洗掉所沾染到的污秽。
总的来说,我至少可以临时性、试探性地总结说,种姓制度作为乡村劳动力的组织方式,即使不是印度耕种效率低下的唯一原因,至少也是原因之一。而且,种姓制度作为对地方社区权力的组织形式,抑制了政治上的统一,这一点似乎更加明确。印度社会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因此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似乎是很难的。但是,改变并非完全没有可能。事实上,取代莫卧儿王朝的新征服者们已经埋下了很多种子,不管是他们自己还是别人都无法预料,这些种子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