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湖区位于英格兰的西北地区,在跨越55公里的山势起伏地带,点缀着大大小小八十多个湖,是名副其实的湖光山色。有趣的是,这八十多个湖当中,只有一个叫“湖”,即巴森斯韦特湖(Bassenthwaite Lake),其他的有些叫“水池”(mere),例如面积最大、游人聚集的温德米尔湖(Windermere)、那些不为人知的小湖多叫“小潭”(tarn),其余大部分干脆直称为“水”,例如被誉为湖区最如诗如画的德文特湖(Derwent Water)。
这里要说的,是格拉斯米尔(Grasmere),它既是一个小镇,也是一个湖的名字。格拉斯米尔湖位于在湖区的中央,是湖区形状最“圆”的湖,其他的湖多为狭长型。观看格拉斯米尔湖的最佳点,是登上湖南边的一座小山Loughrigg上的观景台。向下俯视,深蓝的湖水被层层绿色包围着,风起时,湖面的涟漪竟然如海浪般气势澎湃,令人惊叹。
格拉斯米尔的名气,更多是来自于一位诗人,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格拉斯米尔与华兹华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诗人在这里居住了14年,他的最优秀的诗歌都是在这段时间创作的;诗人把格拉斯米尔称为“人所能寻到的最可爱的地方”;诗人和他的家人长眠于格拉斯米尔的教堂墓地。
一个地方但凡与名人沾亲带故,那么它的历史便与名人纠缠起来;参观这个地方,便会升华为认识一位名人、了解一段历史,甚至会因而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在游览完之后延伸出更多的情趣。因为华兹华斯的缘故,人们来到格拉斯米尔,不仅仅为了登山观湖,还为追寻诗人的足迹。
华兹华斯生于湖区的科克矛斯(Cockermouth),年幼丧母,13岁时做律师的父亲也去世了,华兹华斯和他的妹妹多萝西(Dorothy)被送到亲戚家抚养。华兹华斯毕业于剑桥大学,他在欧洲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在1799年回到湖区,定居在格拉斯米尔。
华兹华斯曾经居住过的鸽舍(Dove Cottage),现在是纪念诗人的博物馆。鸽舍离格拉斯米尔镇中心不远,一条安静的小路引领而入,路口种着两棵巨大的紫叶李,老树极其茂盛,深紫色的树叶铺天盖地地垂下来,浓荫罩在白色的石屋上,树影斑驳。
或许是年幼时对家乡秀美的景色的深刻印象,华兹华斯在游历了欧洲之后,回到了湖区生活。和他一起来的,还有诗人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和骚塞(Robert Southey),他们三人同被称为“湖畔诗人”(Lake Poets)。
华兹华斯对湖区怀有深厚感情,他对湖区有多热爱?他说:“不羡慕拉丁姆幽林,它浓荫如盖......不向往波斯的花木,四季常开......不稀罕阿尔卑斯山雷鸣的湍 濑......我来看故乡的河水,把河源寻觅:你们好,群山!你好,清晨的晓色!......”(《十四行组诗:达登河》第一首)
在湖区生活的岁月里,华兹华斯和他的妹妹一起,游历了湖区的许多地方,他还写过一本湖区的旅游指南。在格拉斯米尔北部有一条很热门的登山线路Easedale,那里是华兹华斯经常去的地方。
大自然的美,对华兹华斯是如此的影响深厚,在他的抒情诗歌《廷腾寺》中,他写道:
“......
我同样深信,是这些自然景物
给了我另一份崇高的厚礼
一种欣幸的、入沐天恩的心境:
在此心境里,人生之谜的重负,
幽晦难明的尘世的如磐重压,
都趋于轻缓;在此安恬心境里,
爱意温情为我们循循引路
......”
华兹华斯一生写下了七万多行的诗句,1843年被维多利亚女王任命为“桂冠诗人”。华兹华斯1850年去世,与他的家人一同安葬在格拉斯米尔的圣奥斯威尔教堂墓地。每年到这里来瞻仰诗人的游客,令清静的教堂无比热闹。没有想到,诗人的墓,简单得让人诧异。平整的石板上,刻着诗人和他的妻子的名字以及各自辞世的年份,除此以外,便只有地上的一片绿草地。对比起那些安葬在威斯敏斯特“诗人角”的诗人,例如乔叟、勃朗宁,华兹华斯的墓地,真是寒酸的多了,与他的“桂冠诗人”的称号,实在不般配。
但是,华兹华斯并不孤独,他的家人和一些好友,都埋葬在他的旁边。
现在,他安睡在故乡的泥土中,那一片湖光山色,近在眼前。
“......
闲暇多美啊!但愿有闲暇,容许
我躺在清波冲荡的教堂墓园,
由累累坟冢引起虔敬的思念;
要么,在近处徘徊,向远方望去,
月光下,看淡淡群峰幽幽闪现,
看不见河身,却欣然听见它低语。
......”
《无题》18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