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新知识,反复练习实践,变成自己的认知体系。

学习一种新知识,理解不难,难的是不能利用它来改变我们生活。

知道一种习惯,耳熟能详,天天挂在嘴上,可是最终和我们的生活一点关系没有。

比如早起,比如晨练,比如阅读,比如写作,比如每日复盘,等等。每一种习惯,坚持下去,都会给我们带来意外惊喜。

问题是,我们很难坚持。或者说,很难把一种新的认知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总是把他们当做外来侵入者,身体或者大脑,在排挤,往外推。

除非,持续的练习实践,直到身体或者大脑接纳它,从敌人变成自己人。

最近在记录时间,很简单,也写的宽泛。比如从早上6点多到市场,一直到下午2点多回去,就只简单的写6:10—3:00在市场。具体这段时间都做了什么没有写,时间段没有写。

我用阿Q法自我安慰,这总算是起步了,没有停留在想法里,就是一大进步。坚持下去,就会一点一点的改进。

每日复盘或者每日反省,也是我现在坚持的习惯。中间看了关于复盘的书,讲了很多理论知识,还有实际案例。每日复盘有四个步骤,回顾,反思,探究,提升。

但是对我来说,严格按照书中流程来做,很难坚持。索性就按照某位作家说的每日反省,回顾当天让自己触动最深的事情,描述下过程、结果,分析原因,总结。这样入门简单,压力也不大。

坚持下去,写的熟练了,再回头学习复盘更深层次的练习。我想这样会更有效果,也掌握的更好。

这是一种对生活的自我反省,还有一种是针对你的目标或者计划的复盘。你长期目标什么,短期目标什么,具体到每一天,计划做什么。

这种复盘更有意义,针对你的计划来做。每天计划是什么,完成的怎样。完成不好,分析原因,为什么没有完成,回顾,反省,探究,提升。

每日复盘计划,就能不断调整你的方向,不会偏离你的长期目标。也能看到自己的成长过程,认知改变了,坚持就会更容易。

这是对自我的反省和复盘,还有一种是对他人复盘。借鉴别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帮助我们自己成长。

普通人成长最好的办法是自我反省和读书,所以我们看完一本书,总要记住点什么。

小时候,我们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囫囵吞枣式的读书。那时候记忆也好,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也能记得哪本书里说过什么东西。

可是现在,人到中年,精力已经跟不上了。所以每读一本书,都必须要读有所得,书上至少有一点东西能为我们所用。

而输出是最好的办法。

输出文章,写一写书评,写一写你的感受。喜欢哪句话,为什么喜欢。喜欢总有原因,是与我们思想共振,还是提醒了我们生活中的盲点?还是因为这句话说的特别恰当,点出了我们之前对同一种观点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尴尬?

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就用起来,反复练习。比如工具类的书,我们为什么看这本书,一定是希望通过学习这本书,找到解决困惑的办法。找到了就联系我们自身情况,反复练习实践。刚开始可能并不如意,好像和书上讲的也不完全一样,不断摸索,慢慢的就形成自己的体系。

还有一种办法,费曼技巧。

所谓费曼技巧就是通过自己的语言,用最简单的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最好让外行人也能听懂。

这句话来自周岭的《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把你所学的新知识,所看的书,用自己的语言,用最简单的话,讲出来。

能用自己语言讲出来,看似简单,这要求你必须理解,然后再梳理自己思路,讲出来。在做的过程中,你就要反复看书,对某一个迷惑不清楚的地方,就要反复看,思考,直到真正理解。

所以,有人提出“以少胜多”的观点。比如教写作的书,你看十本,不如认真研究两三本。然后把书中提到的写作方法,结合你自己的情况,反复练习实践。

运用比知道重要,完成比完美重要。学到新知识,反复练习实践,变成自己的认知体系。行动起来,人生还有更多可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