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今天是周末。上午外甥女打电话说带妮妮来玩。
接到这个电话非常高兴。距上次见妮妮又是二十多天。且上次来时恰巧不在家,匆匆在饭店吃顿饭,见一面。
昨天下了一下午的雨,早晨起来,尽管太阳普照,却没有感到天气如以往的热,甚至感到有些凉意。
今天妮妮来,能赶上这样的天气,真是太好了。因为每次来必定要在小院里的菜地里玩一会,浇浇水,挖挖菜,甚至还会给我除除草、施施肥。
现在的孩子,时间的大半都是与水泥做伴。水泥路、水泥墙、水泥房子以及水泥围成的大街小巷,几乎找不到可以玩土的地方。来我家里,在这几平方的小菜地里,仿佛找到了最接地气、最能释放她天性的地方。
在我望眼欲穿、望穿秋水的等待中,看着车辆慢慢停靠我面前。
车窗上出现了妮妮扒着玻璃的两只胖嘟嘟小手以及笑得非常灿烂的小脸庞。那一声声天真无邪的“姨姥姥”,隔着车窗传到我的耳朵里,把我的心都喊醉融化了!
妮妮下车,一下扑到我怀里。那种幸福、那种滋味,好像儿子小时候都没有过这种感受,也许这就是隔代亲的天伦之乐吧。
自母亲离开我们两年多的时间里,姊妹几个也由以前的三天两头见面变成了现在的两三个星期,有时甚至一两个月见一次面。今天姐姐、弟弟与我,已经没有了共同之家的独自三家的一家人,又有了一个小小的团聚,重新感受家的温馨与亲情的延续。
没有了父母,今天的一桌人就是可与每个独自小家庭相提并论的最亲近的人。这是一种血脉至亲,这是一种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每个人的幸福感、快乐感都言于表、溢于面。团圆便是家肥事,亦如李白“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的快乐时光。
一家人在一起,回忆不完的是中秋节的那轮明月,是初夕夜的那桌团圆饭,是儿时的欢乐,是父母慈祥的笑脸……;聊不散的是剪不断脐带的血滴,是断了筋骨,仍连着血脉的旁系至亲。
尽管随着父母的离去,兄弟姊妹也会望着各自的背影渐行渐远,可那个永远回不去的“家”却依然在那个老地方,永藏在我们各自的心田。
…………
下午的妮妮精神头十足,让其小睡一会,怎么也不肯。我想也许她不肯让睡觉浪费了她来这里的每一寸时光,不肯让午休耽搁了她早已筹划在胸的一个个日程。
尽管她与舅舅(我儿子)不经常见面,偶尔的视频聊天,有时还害羞地一直躲闪,但骨子里却与舅舅有着非常深的感情在里面。每次来家,总要去舅舅房间,东瞧瞧西看看,这摸摸那翻翻,总能找到她喜爱的东西,收获满满。
今天又找到舅舅的两盒画笔,如获至宝一样下楼来连忙作画忙和。
她把自己画成了一只小猴子,正在一棵结满苹果的树上向上爬。她让她妈妈代她画一个姨姥姥,说上树摘了苹果给姨姥姥吃。
看着这幅妮妮完成三分之二,她妈妈补充了三分之一的简笔画,我心里那种幸福感简直爆棚,爽歪歪美哒哒,怎么形容都不为过。
五点的阳光时隐时现,小院里也大都成了荫凉。妮妮与她爸爸妈妈一起,割生菜、摘茄子、摘辣椒,忙得近乎一个小大人。
把菜装袋准备走的当儿,妮妮还要把地再给我浇一遍。不敷衍、不将就,做事有头有尾,有始有终。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做事的严谨态度让人深感欣慰。
在妮妮“姨姥姥再见”的恋恋不舍中,结束了美好幸福的一天。望着远去的汽车,渐行渐远。
(2024齐帆齐写作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