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我看了《杨绛传》,在这本书里,有位名作家夸奖杨绛的文学才华,说杨绛的创作不是对着镜子在写,说老实话,对这句话我不是很理解,因为我毕竟不是文学家,对他这种夸赞无法体会真切,不过我有我自己的独特理解,他的意思是说,杨绛的文学创作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所谓的文学创作,首先得有创造性,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你得会“编”,但是这个编还不能完全脱离现实生活,让读者一读起来就感觉很假,这就“编”得不对了,所以说文学来源于生活,但是又要高于生活。比如小说里成功塑造了一个有个性的人物,那么这个有个性的人物肯定既能很好地反应他自己的性格特征,又得能够反应他所代表的那个群体的共性。所以一个作家,如果不深入生活、感知生活,创作的东西就会感觉很虚,经不起推敲。
但是照那位作家说,搞文学创作也不能完全对着镜子去写,那样是很真实,写出来的东西全是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可是写作的视野会太狭窄,不能反映众生相,也不能展现大千世界中生龙活虎般的生活风貌。
可是不是任何一个动笔杆子的人都能称的上是在创作,有的人她就是为写而写,毕竟离开镜子的创作,是需要很深的积淀的。我有个学画的朋友,拜北京画界很出名的一位画家为师,她原以为这位老师在很短的时间内会教给她绘画的诀窍,没曾想,这位老师让她每天做的事情就是临摹一颗梨,画完擦掉再画,画完擦掉再画,画完擦掉再画......把我这朋友烦得呀,因为她觉得她已经画梨画得很逼真很逼真了,但是老师却不让她画别的。从她和我转述这个教画的细节中,我感觉自己领悟到了麦兜的真谛,我觉得那个老师真的是个大家,反反复复的临摹就是在练绘画的基本功夫,你自以为绝对懂了,其实那不过是浮光掠影,离悟道还很远很远。王羲之成为有名的书法家,靠得还是铁杵磨成针的笨办法,勤学苦练是任何一个行道的不二法门。
所以作为一个文字爱好者,首先得学会对着镜子写,那个过程应该很漫长,如果你连镜子里的自己都写不好,那么你根本谈不上文学创作。南怀瑾那么牛逼的人,他自己说自己最佩服的是小说家,他梦想着也能写一部能传世的小说,但是几次动笔,都是写了撕、撕了写,终究觉得自己没有文学才华,写不出小说来。那么你我心态就应该很平和,我们目前只是对着镜子写,不以此为局限,反以此为进步才对。
实实际际地讲,我们根本就连镜子里的自己也写不好。不是说我爱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至少我真的做不到。所谓文学最可贵的品质就是真实,那么作为个码字的人来说,你我完完全全写出了真实的自己、写出了真实的生活?绝对没有,别看一个人吃喝拉撒睡那么简单的生活,但是你真还就写不全面。日本有名的作家渡边淳一,在成名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早知道我从事了作家这个行当,我宁愿选择不结婚,把生活撕裂开给读者看,那个过程太过艰难了。
看来目前走在码字路上的人们,真的就不应时时刻刻想着“诗和远方“,而是应该老老实实地对着镜子找找自己,如果找到了,那么你就可能有突破。即使目前只是对着镜子写那也无所谓,因为当有一天,你对文字的把握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时,你终究会自己亲手砸碎这面阻碍你升华的镜子,那时你会通过自己独到的思想,“照”得见自己,更会照”得见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