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坚信信息技术能够改变课堂,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各行各业都在加快脚步融入信息化的时代教育也应该要信息化。可如何在课堂上实现信息化,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一直困扰着我。在这个暑假我有幸遇到了这本《数字时代的学与教》,让我未来的教学之路有了明确的方向。
共读第一讲中提到的“只要我们愿意相信,技术就会立刻让我们的课堂得到长足的改善吗?”很遗憾,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因为这是需要我们经过刻意练习才能够抵达的,那么首先刻意练习就要我们离开舒适区。离开舒适区是痛苦的过程,会有迷茫,会有困惑,会有质疑。因此开启共读,与大家一起研讨反思,共同成长。
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是:参与、学会和迁移。其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迁移,也就是知识的迁移。因为想要触类旁通,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首先你得先参与思考、参与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学会知识,如果能正确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达到迁移的目的,那么可以认为学习是有效的,已经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了。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参与课堂。
我们老师应该把学生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长期发展中的人来看,而不应停留在一节课,一个学期。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慢才是快”,教师不应只追求于快速的让学生会解题,而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应为追求进度而减少课堂活动的时间,前期的“慢”是为了后期的“快”打好基础。当然,课堂活动也不是越多越好,一节课设计要给足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活动才能够由浅入深,学生才能带来有质量的课堂生成,“才有高阶思维的形成,才能有效解决深度学习与课堂时长之间的矛盾”,即“少才是多”。
教师还应“改变顺序,翻转理念”,以前我们的学生都是顺着老师定好的道路一步一步的走,看似学生参与度非常高,其实参与面并不广。而通过改变课堂教学顺序,课堂开始展现以全体学生为本的新貌,学生开始参与对话与思考,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碰撞,升级。对于自己的课堂,也学习这样顺序的改变,让学生先进行探究,再通过小组活动归纳出学习方法,最后再迁移应用。
想要将信息技术完全融合到课堂中,还需要刻意练习,练习信息技术的使用、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满怀热情,用未来的每一天来精进课堂。我要努力一点一点把课堂时间和环节还给学生,学习本来属于他们,谁也替代不了。少说、少提示,多想教学设计,多思考信息技术的恰当使用,努力实现生成性的课堂,真正实现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