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如果双方看重彩礼这样一个形式感,就收,但不必收成“天价彩礼”;否则,就不收,因为长远来说,实在没必要。
个人意见,欢迎交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客官如若发问,且听我一一道来:
第一步:追根溯源
中国古代婚礼程序依次是:说媒——提亲定亲——准备“三书六礼”(三书:聘书、礼书、迎书;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拜堂成亲——贺郎酒。
彩礼,便是其中六礼之一,又称订亲财礼、聘礼、聘财等。有些地方习俗称为纳征,征是成功的意思。自古以来就有男方在婚约正式缔结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此后,若女方反悔,彩礼退还男方;若男方反悔,则彩礼不退还。但若无人反悔,女方家庭收受彩礼后,也会赠送男方价值相当的财物,称作“回礼”。女方出嫁时,娘家会在彩礼的基础上增添多倍的财物随女方嫁至夫家,称为“嫁妆”。必须指出,有的地区和民族将彩礼视为女子的身价,演变成一种视男方家的经济状况而定的身价礼,这便是一种陋习思想。
第二步:具体分析
到此,我们可以看到彩礼只是一个婚姻缔结的“仪式感”,而不是衡量感情深浅和判断婚姻质量的一个标准。现代社会,确实有些地方或家庭依然在意收彩礼以及彩礼的数额,甚至作为要不要结婚的唯一标准或关键标准。但是更多的家庭,都只是走走形式,不以为然:或者将彩礼全权交给女儿,作为她的私房钱或家庭备用基金;再或者是收回女儿家,作为男方的一份心意和承诺。
第三步:总结发言
于我而言,父母作为老一辈,肯定要走这样一个形式,可能也会遵照当地风俗规定一个数额。但是,我自己是拒绝彩礼这个结婚流程的。这不代表我是“爱情饮水饱”的“唯爱派”,男方的成长及家庭背景、品性是一定要看的。
原因有几点:
第一,通过给不给彩礼、给多少彩礼,你很有可能看不清男方家的经济条件,他可能是一时借的凑的只为把你娶回家,这笔彩礼不就成为你们俩的“开门债务”了吗?
第二,送彩礼只是一个形式,给女方、给女方家、退给男方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不都是给到“大家”了吗?给到女方家,丈母娘丈母爷会开心;或者退回男方家,到最后不还是会流向你们的儿女?给到女方,到最后还不是花给了“小家”?所以,这笔彩礼归根到底只是换了个地方,羊毛出在羊身上。
第三,婚姻一旦产生,就不只是男女两个人的事情了。相处、理解、沟通、忠贞、工作、育儿、养老、养家,哪一样离得开钱,哪一样不得关系到男方家、女方家的钱?从二人结婚成家到死亡,中间三五十年,一笔彩礼能够干什么?撑多久?所以,就要抛开次要问题,看主要问题。什么是主要问题,那就是两个人的感情基础、成长背景和人生发展。上述三点,都无关于彩礼,但都关于金钱。也就是说,婚姻一旦缔结,你要看的是对方是不是品性良好、两个人是不是足够了解并真心相爱、有没有抵挡爱情坟墓和人生风雨威胁的坚定、两个人的三观以及人生目标是否和谐、双方家庭是否能为小家和睦减少不必要的纷争或干涉、是否能预感到当前及未来的婚姻生活的生存潜力(晋升空间、能力潜力、生活来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