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吃面,是在平遥古城了。平遥古城的街头巷尾,“碗秃”和“碗托”常见于餐厅门口的招牌中。在太原、大同似乎也有见,到了平遥,就更多见了,一直对比心存好奇。
对于游客来说,山西面食,有些只看名称,你是根本搞不清楚具体内容的。比如说“拷栳栳”,乍一看,谁能知道是用莜面做出的面食?同样“碗托”也好,“碗秃”也好,我也不知其究竟是哪样吃食。不过看店家贴在门口处的图片,应该又是“面条子”范畴内的,但是哪种面,不得而知。
好奇心使然,某天中午时分,我走进了平遥古城一家面馆,点了一份“火腿麻花炒碗托”。点这一份餐食,不只是出于对“碗托”的好奇,还有来自于麻花,麻花是我熟悉的,北方、南方都常见,但麻花入菜,别说没吃过,听也没听过。于是,“火腿麻花炒碗托”就有了双重令我疑惑的元素。
“碗托”上桌,的确是面,也真的是用麻花炒的。麻花的样子依然肉眼可见,但炒熟后麻花的味道,你是断然品不出它的原味的。麻花此刻已是软软的,我的感觉更像是面筋的味道。用麻花做配菜,除了山西,应该再无可能了吧。
在离开平遥古城之前,吃早餐时,我特意要来了一根麻花,我就想看看,能够用来炒面的麻花,与我认知中的麻花,究竟是否是一种食物。老板娘端上来麻花时,此麻花的确就是彼麻花,从外观到口感,毫无疑问。
这份“碗托”里除了麻花,还有火腿、有豆芽、有土豆条等各种配料。
说实在的,山西的面食要比山东的面食有风味,有特色的多。就说这碗托,我网查了一下,原来是荞麦面做的,原材看上去有点像凉粉。
做的时候,是先将荞麦面粉和适量的水搅拌成粘稠的面糊,醒面40分钟左右,将醒好的面糊倒入刷有油的大碗中,放入蒸锅中蒸熟,蒸好的碗托冷却后,用小铲轻轻脱模。
听说这碗托光绪年间就有了,有一百多年历史了,传承至今,炉火纯青。
那“碗秃”又是什么呢?我问老板娘,老板娘说本质上是同一种食物的不同称呼,均属于山西的传统面食小吃。在平遥地区,人们更习惯称之为碗托,而在其它地区则可能称为碗秃。
山西面食种类之多,令人叹为观止,估计若想尝遍山西面食,绝不是一个游客所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