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父亲节,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超级英雄——自己的母亲。如果说还有比母亲更伟大的英雄——那只能是自己的父亲了。
在那些度过孩童期开始进入叛逆期的孩子,开始和自己的父亲斗智斗勇,用自己刚刚硬了的翅膀,开展不屈不挠的地下反革命斗争的时候,我还在忙着崇拜自己父亲。当我开始上大学,打算叛逆一下的时候,离开家了,思念攻陷了萌芽状的叛逆。等终于终于大学毕业,有机会在父亲膝下生活的时候,想着,赶紧趁着还年轻,顶撞一下父亲,不然以后怎么和我的孩子交代,但媳妇一纸令下:不许叛逆。于是叛逆的革命火种就此灰飞烟灭。
毕竟父亲是一个情商和智商都很高的人。父亲在家族中的声望很高,有很多年长或年轻的人常常拿事情来和父亲商讨,父亲总能给出合理、合情、合适的解决方法。在农村因为婆媳关系、妯娌关系以及为了父辈的家产争得父子成仇、兄弟反目的时候,父亲和他的三个弟弟,却把我们这一个大家团结的很好。这种艰难,也是在自己结婚后,才深有体会。
父亲又是一个很有才的人,烧了一手好菜,做了一手好木工,人无比幽默有趣,写了一笔好毛笔字,家里一直种满了各式各样的花草,四季不谢。年轻的时候,还做过一些小生意。
而如此完美的父亲,在我们的成长环境中,对我们的教育,也常常言传身教,从未蛮横专权。
(一)言传
在印象中,父亲对子女的教育很是看重。
在我和姐姐们很小的时候,当时的农村,大多数家庭会让自己的女儿就近上一个初中,到孩子上到初中毕业,无论成绩好与坏,愿不愿意接着上学,都会让他们出去打工。父亲不这样,他找了一所寄宿制的初中,让姐姐们去上。寄宿制的学校意味着家里会少一个帮忙做家务与农活的人,同样每周会额外多一笔开销。但父母仍旧和我们说:“只要你们愿意上,我们便供你们上学,钱的事情不用你们担心。”而一般来说,只要我们在家做作业,或者看书,父母也很少打扰我们,除非你不学习的时候,才会让你做一些活。
到我们几个稍稍大一些,我们问父亲的出发点,父亲回答说:“在我的心里,留知识给你们,比留家财给你们更有价值。”
我们后来看,这在当时的农村,是多么有见识的认知。
关于与人交往,父亲也会把一些他自己的看法和方法交给我们。
记得上大学前,父亲告诉我:“你现在出去,会遇到更多的人,遇到更多的事。你听别人说话,都要记得,有些人说的每一句话,说的每一个字,都是有目的的,都是为了他自己。”
我问父亲:“如果听不出来怎么办?”
父亲说:“那就紧睁眼,慢张嘴,看清楚了再说话。”
父亲是一个极能吃苦和勤奋的人,他在宜兴的做陶器的工厂里,常常一个人上两个班,日子也过的极为清苦。一做二十几年,从未有什么怨言。
有时他很抠门,有次父亲和我们说:“大多数的时候,打电话给家里,是不愿意闲扯的。一分钟两毛钱,有这两毛钱,给你们买个本子或铅笔,更好。”有时候他又很大方,告诉我们:“该花的钱,一定要花,而且要花到位,不能那么小里小气,平时苦一些就有了。”、“东西可吃,不可浪费。只要不浪费,都可以。”
诸如此类的教导还有很多,他总说:“在这个家庭里,我们谁说的有道理,我们就依谁,不能讲我们是长辈,我们就怎样怎样。但要是你讲不过我们,那算你没理,不依你。”父亲用一句一句的言语,让我们养成了沉稳冷静的性格,节约豁达的心性,以及还算不错的口才,这很是受用。
(二)身教
很多年以前,我还没上学那年,一年冬天,父亲去村里喝喜酒,回来的时候,揣了两把小勺子回来。母亲问起勺子的情况。父亲说:“他们吃饭的时候,看到一妇女带着一孩子,在那里卖勺子。妇女说,家里的丈夫生病了,需要钱来治病。没办法,她批发了一些勺子卖,把孩子放家里又不放心,就一起带出来了。我看那么冷的天,又下着大雪,还带着孩子,说的那么惨,就买了两把勺子。”
母亲问花了多少钱,父亲回答说二十元。并且补充说:“真是太惨了,听的我只想哭。就塞给她二十块钱,她过意不去,拿了一把勺子给我,我推脱不掉,就拿了两个回来。”
母亲没说什么,把勺子洗了洗,放在筷笼里。二十元对于农村家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为当时喝喜酒的份子钱也就20元,鸡蛋大概不到2块一斤。
懂得感动是父亲的一贯做法,他又很睿智,分得清什么事该帮忙。村里大凡有孩子因为上学没钱,要辍学的时候,只要哪家的父母想让孩子上学,和父亲说的时候,父亲总会借给别人。但如果这家人好吃懒做,又不思奋斗,父亲常不予理会。
他又是一位懂得感恩的人。
有年的正月初五,这天是农历的“破五”的日子,可以开始做活。上午父亲打算做一个条案放东西。他并没有先找工具,而是洗手,找来香,恭恭敬敬的上香叩头。我看到后和父亲说:“刚刚早上的时候,妈妈已经上过香了。”
父亲回答说:“这是给教他木工手艺的师傅上的,马上要做活,先谢一下师傅。”
父亲二十几岁的时候和邻庄的一位木工师傅学过三年木工。后来每年过年都会去师傅家拜年,直到师傅去世后才开始不去。但那年初五,父亲在自己家给师傅上香的时候,完全只有他自己知道,但他做的是那么的恭恭敬敬。
而且,当我刚刚入职进入公司还不满一个月的时候,父亲有次打电话来告诉说:“发了工资,记得请带你的师傅吃个饭,买点礼物送给他们,感谢人家下。”
这便是关于老师,关于感恩的事情。
于是我们还能在生活中,还是会被一些事情触动,依旧对别人的帮助心存感激。于是我们觉得自己是一个人,有别于麻木而自私的人。懂得感动与感恩,是父亲身教中的一个信条。
这便是父亲的言传与身教,他从未摆出大家长的架子,哪怕婚姻的事情,他还是放手,对自己教育出来的孩子很有信心,只做最后的把关,从未阻拦。
之所以把写父亲的文章,放在《作比的生活》里,是因为觉得父亲像一个比喻,形象的将一个合格的父亲诠释了出来。
2017/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