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喀什,第一个迷上的食物是手抓饭,也不知道党校食堂里的手抓饭正不正宗,只知道它很好吃。
每个星期食堂会有一次手抓饭,一次炒馕,本来这两样都是我周周期待的,后来炒馕里面的羊肉我实在接受不了,便退出了我的期待食谱。
当食堂门口架起两口大铁锅的时候,我们便知道今天中午的主食肯定是手抓饭了,有的同学看到露天的铁锅和摆放在地上的食材会有点不舒服,觉得很脏很不卫生。但对于我这种吃货来说,美味摆在了首位,我只记得躺在食堂饭盆里诱人的抓饭和可口的凉菜。
手抓饭和炒饭有点像,一开始我分辨不出它们的区别,不都是饭和菜混在一起炒嘛,只不过蛋炒饭是总鸡蛋炒,抓饭是用羊肉和萝卜炒。后来才了解到抓饭不是炒出来的,而是焖熟的。先把羊肉(食堂用的是牛肉,因为有很多人接受不了羊肉)、新疆特有的黄萝卜炒熟,然后将泡好的米饭倒入大铁锅中焖,等到米饭快熟了放点葡萄干,搅拌搅拌便可以出锅了。
手抓饭会有点油腻,食堂一般都配着爽口的凉菜和凉皮吃。每当食堂要做抓饭的时候,我就控制不住要飞往食堂的心。有次我们班要整理快递,去食堂晚了些,到食堂一看抓饭的饭盆里空荡荡的,委屈得差点当场掉泪。可是盼了一个星期的抓饭啊,就这么错过了!
食堂一二楼的抓饭还有点不同,二楼的抓饭会加一些葡萄干,一口抓饭嚼下去还会多一点酸甜味,更好吃了。自己很不爱吃胡萝卜,饭菜里要是有胡萝卜总是不嫌麻烦地把它们一根根挑出来,才能放心地大口吃饭,但抓饭里的黄萝卜吃着还挺美味。
分配到乡镇以后也经常会吃到抓饭,只不过乡镇食堂的抓饭总会放大块大块的羊肉,就算提前把羊肉都挑出来,剩下的饭里还是会留有羊膻味。很不喜欢那股子味,但为了饱肚还是捏着鼻子,憋着一口气把盘子里的抓饭扫荡干净。除了羊肉味,乡镇食堂里的抓饭还挺合我胃口的,饭炒的干干的、硬硬的,口感很好。有时候还别出心裁往上面撒一些通红石榴,虽然看上去更有食欲了,但吐石榴籽也的确是个麻烦事。
还吃过几次外面饭店的手抓饭,一次是在喀什的一家很红火的店,每到饭点店里总是熙熙攘攘得。店就在我们住的宾馆旁边,但因为有规定不许吃外面的东西,就一直无缘拜访,后来周末外出的时候终于吃到了。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吃,虽然点的是不加肉的抓饭,但羊肉味还是太重,接受不了。
还有两次是在乡镇的饭店,这两次吃的抓饭上盖了一块大大的羊肉,一看那么大一块羊肉心里慌的不行,心想自己吃不了怎么办,扔了又太不礼貌。不过自己硬着头皮尝了一口发现羊膻味并不重,再吃两口觉得还挺好吃羊肉嫩嫩的,就是好大一块骨头啃着有点没形象。啃完骨头,可是很符合满嘴流油这四个字,还纳闷自己这么快就接受了羊肉?
下村走访的时候在一个村干部家里也吃到了另一种风味的抓饭,是鸡肉抓饭,不过鸡肉和饭没有混在一起,是把饭盛在盘子后在饭上面盖了好大一只鸡腿。饭和鸡腿都没加什么佐料看上去白白的,但吃起来十分有滋味。从库尔勒飞西安的航班上也吃了一顿鸡肉抓饭,味道比较中肯,不如当地的那种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