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简书
2015年9月10日,我来到了简书。
第一次下载这个app的时候,说实话,我并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软件。在那时的我看来,它只是我在app store里面输入“阅读”两个字所弹出来的众多app中的一个,并没有什么特别。
之所以选择下载它,纯粹是因为“简书”二字,简书是什么意思?是用来看书的吗?为什么要叫简书不叫杂书?总之,就是这两个普普通通的字,却让人忍不住想点进去一探究竟。
最开始我只是一个看官,也从未想过10个月后的自己会成为众多作者中的一名,于我而言,简书只是一个阅读软件而已。
说出来不怕你笑话,在好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知道简书可以写文章。原因很简单:我以为简书跟很多其他的软件一样,分为两个app,一个供读者阅读使用,另一个专门供作者创作。
我是一个有点强迫症的人,手机里面绝对不会留下多余的app,之所以留下简书是因为我发现,这里面的文章和其他地方的很不一样。
怎么个不一样法呢?
作为一个读者,我所感受到的最大区别,大概就是:在简书写作的人,大多数都只是单纯的想写点东西,并不会刻意迎合别人,也不会追逐所谓的热点。
2016年7月14日,我在简书写下了第一篇文章,776个字。
从读者到作者,我经历了什么?
出于对阅读体验的高度满足,刚下简书不久,我便将这个软件尽我所能的推荐给了身边的所有人。那时候的想法特别简单,就是单纯想将好的东西分享出去而已。
我还记得,去年的7月特别热,那时候我大四,因为考研的缘故,我在学校附近找了一个小房子,800块钱一个月,专门用来看书备考。
我租在12楼,不算矮,风很大,但全是热风。房间里没有空调,我便花钱自己买了一台二手的。
就是在装好空调的当天晚上,我写下了我在简书的第一篇文章,文章的内容就跟那台二手空调有关。
作为一名还没毕业的大四学生,手中根本没有什么闲钱,由于家里不同意我在外面租房子,我便私自借了一笔钱付了房租,800块钱一个月,付三押一,就是3200。
3200元,真的不算多,甚至有的人吃一顿饭都不止这个数,可背负这笔债务的当事人却没有这么轻松。
考研,本来就是一场不知道结果的战争。
万一最终没考上,浪费的不止是这些本可以避免的租金以及自己大半年的努力,更重要的是会错失宝贵的实习机会。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又借了1000块钱,才买下了那台二手空调。
对我而言,那台空调的作用不仅仅是制冷,它还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是它告诉我:
想做的事就马上去做,不要在乎结果,别等时间过去了再来后悔;必须要用的东西就果断去买,不要在乎价格,别因为节省小钱损失更多的钱。
这便是我第一篇文章的核心。
为什么写着写着就不写了?
写第一篇文章的时候,绞尽脑汁才写了200多个字,于是便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至少要写700字以上,于是我做到了。
写第二篇文章的时候,还没开始写我就有了放弃的念头,一想到写200字都那么费劲,可能自己是真的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吧。
可转念一想,考研也是一件需要毅力的事情,不能养成遇难则下的坏习惯,便硬着头皮开始写第二篇文章。令我感到意外的是,这次一下子就写出了800多字,比第一次流畅多了。
写到第三篇时已经可以轻松写出1000字的文章了,第五篇更是写了1900多字......
由于大学学的专业跟写作没有一点关系,字数是慢慢多了,可耗费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在考研期间,每天要拿出一个半小时写文章确实有点“不务正业”,有时候写完一篇文章,一看表,三个小时过去了。
最终,我还是决定先以学业为重,将写文章的时间用在了备考研究生上。
为什么一年之后又决定再次回归?
研究生初试结束之后,2016年已经接近了尾声,再加上快过年了,打着放松的旗帜什么都不想做,更别说耗费脑力写文章了。
没想到这一放松,就到了今年的7月。
7月9日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明显感觉到了吃力,于是又不写了。
真正决定好好写作、并且有了日更的想法是从7月26日开始的。
放弃写作的这段时间里,我的生活一度过得很混乱,遇到事情也不能很好的处理,整个人的状态就两个字:浮躁。
于我而言,写作不仅仅是一个输出文字的过程,它还能逼你面对现实生活中你不愿意面对的那一部分自己。每写完一篇文章,都感觉将自己重新梳理了一遍,这种感觉就像瞬间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很舒服。
虽然我写的文章很少,有些以前的文章还被我隐藏了起来,真正公开发表的文字才区区3万字,但至少我真正走在了坚持日更这条路上,这就是进步。
人与人之间确实没什么好比较的,但至少,你应该经常跟自己比一比,看看现在的自己是不是比以前要好。好就继续坚持,不好就改正,改到好为止。
好不容易来到这世上,不能白走一遭,你说呢?
我是Cherl,一个被985/211学校成功录取的金融硕士研究生,同时也是一名文字工作者,谢谢你这么漂亮还耐心地看完了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