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干部现代化能力提升的思考

近日召开的全区组织部长会议将“大力提升领导班子建设质效,推动锻造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坚强领导集体”列为重点任务,为全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建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锻造一支具备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铁军,已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命题。

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面临当前现代化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部分干部在能力素质上仍无法满足需要。比如,有的政治敏锐性有所减弱,对国内国际局势演变不研究、不分析,有的应对重大考验束手束脚、“本领恐慌”,有的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有欠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水平还不够等等。干部能力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主因在于理想信念弱化、专业训练与实践锻炼不充分,制约了现代化能力提升。新征程上,须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夯实理论根基、提升履职效能,深化专业训练与实践淬炼,锻造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风险的硬核本领。

一要靶向施训固根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基础性工程。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要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主渠道作用,坚持按需施训、分级分类,构建覆盖全员的常态化培训体系。培训内容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强化政治能力锻造,突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数字技术、应急处置等专业领域知识更新,引导干部掌握贯穿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运用案例解析、现场教学、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提升培训质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育高素质干部队伍。

二要专项锤炼强本领。总书记强调:“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过硬的专业能力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可以通过创新"传帮带"模式,通过"老带新"传承经验、"强带弱"补足短板,构建梯次衔接的干部成长体系。实施"岗位适配性交流"和“专业归位”计划,面向年轻干部开展跨部门、跨领域、跨条块轮岗交流,有计划地将经济金融、科技创新、法治建设等专业型干部交流到对口岗位培养锻炼,促进能力与岗位需求的精准匹配。同时建立健全跟踪问效机制,持续跟踪掌握干部岗位交流后思想作风、工作质量的变化,推动干部更好将专业能力转化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要实战历练淬担当。实践既是锤炼本领的熔炉,也是检验能力的标尺。要将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推向改革攻坚主战场、基层治理第一线、风险防控最前沿,深入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现代化建设主阵地,在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加快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让他们多接几次“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蚂蚁”,加强经济欠发达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同经济发达地区干部相互挂职,让干部在陌生的土壤“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向外伸展”,在完成复杂棘手任务、应对风险考验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真正练就扛重担、攻难关、防风险的硬脊梁,早日成长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