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微信推出新年红包,2015年上线春晚,短短5各小时发出10亿个红包,同比增长60倍,互动人数超过支付宝的全年用户,短短几天走完阿里10年走过的路。
于是支付宝上架了具有社交功能的“集五福”活动,连续3年拿下春晚的独家冠名。
在之后的数年,各大厂纷纷把新年集卡红包当作“促活”的杀手锏。
2021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80亿红包活动,
但2022年的春晚,大厂明显卷不动了,根据各大厂的公布数据,今年预计推出了80亿左右。
大厂的新年集卡红包有多大?
过年期间最开心的事情无非就是抢红包了,尤其是薅大厂的羊毛;看看2022年废了九牛二虎之力薅到的羊毛。
vivo1月30日,分百万。 1.99。
抖音1月31日,19:30,分7亿。 81.98。
今日头条, 7.43。
百度 1月31日,20:00,首轮分2亿,第二轮分3亿。 1.18。
快手1月31日,20:00分1亿。 10.39。
微博1月31日,20:22。 1.58+9.48=11.06
支付宝1月31日,22:18 。 2.16。
好了,累死累活一个多礼拜,以上就是最终的战绩。
支付宝新年集卡活动,后劲不足;
一个集五福,一个打年兽;虽然刚上线的时候引起了一波潮流,但太久不更新,玩法上没有大的创新,导致大家的兴趣点已经不大。不过对于支付宝的体量来说,目的已经达到了。
“集五福,才叫过年呐”,如果加个广告语就更好了。
第一波吃螃蟹的人,赚得盆满钵满。支付宝集五福是阿里系为数不多的成功营销。虽然2014年之后的阿里已经是一个沉重的巨人,但偶尔还是有一些新锐玩法出现。对于阿里来说,活着就行,至于是否发展,大概也不是很重要了。
支付宝本身不缺流量,平均2亿的点击量还是很强的,但奈何缺少战略级的参谋长。打败支付宝的不是金融机构,而是玩社交的玩家。
总之,相对于抖音、快手的表现,有点差强人意。但效果是显著的。
京东分15亿,有点寂寞
京东算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就连同阵营、晚起步的拼多多都已经登录春晚了。
如果说支付宝是躺赢,那么京东的操作就有点让人不明所以。
满屏的广告,然后整个交互设计处处透漏着劣质感,好损京东长期以来的品质形象。
京东长久以来的战略就是:品质有格调,就连京东快递的包装都是很在线的。
新年红包就不如微博,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让人一看就知道点击什么,然后,莫名其妙的就集卡成功了。(这个真的是很突然,我也不知道怎么集成的,根据操作就成了。)
京东的这个设计风格,略显low啊,看不到重点在哪里。
“上快手,分22亿”
今年快手还是非常给力的,在玩法上也是弥补了之前后劲不足的问题。
“预热+小高峰+高潮+延申”的社交玩法,算是拉足了流量。
大年三十之前一系列的游戏:跳一跳、集好运~~~
快手为了活跃,大年三十当天,放了一整天的红包。
之后,又是拿到了冬奥会的官方转播权,将流量持续锁定。
不同于其他大厂单一的玩法,快手真的是将“内容+互动”属性开发的更进一步,充分结合了用户情绪变化的场景和心理,实现了游戏、社交、丰富、有趣等多方面的结合。
最后又是使出一波杀手锏,通过视频拜年红包将老铁经济拉足。
快手不亏和拼多多是一家,套路都是一样的。
总是让你差不多,但总是差那么一点。
不由得想起了拼多多的99.99%。
字节跳动“温暖中国年”
越来越喜欢字节跳动,不亏是“相信年轻人”,就是设计的很简单,通俗易懂。 并且通过交叉激活的形式完成了kpi,消费者还不会觉得麻烦。 字节跳动战略部一定有一位高手坐镇,或者是有一位优秀的产品经理。
如果说2022年快手是将布局做深度,那么字节跳动就是将布局做广度。
百度“中国好运年”
对于百度来说,春晚算是一场噩梦,一场春晚获得大量流量,5天后仅仅留下了2%。
今年百度可能学乖了,想提现,先帮我把金融APP炒作起来。
百度真是打了一波好营销,用几块钱将“度小满”激活,抢到的红包必须绑定银行卡才能提现,然后就是各种实名认证;这算是成本最低的拉新方式了吧。
今年百度新年抽奖页面,整体看上去很“老”,有些暮气沉沉的感觉。好像缺少一点青春的感觉,“我还是曾经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喜欢请点一波关注,让好内容被更多人发现。
关注私聊,送数据报告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