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被蛟川的小升初面试题刷屏了,镇海的房价也因为蛟川涨了一倍。
家长们都在讨论这面试题过分难,孩子压力多大,这样选才走偏了,还有认为蛟川能把普通学生教成学霸才算好学校。
作为一个“大多数人水平”的角色,与一些老师交流过教育,我也说一下自己对学习这件事的观察和理解。至于读书好有没有用,不在讨论范围。
智商
智商拔尖来自天赋,在不同领域。
后期培训和努力固然重要,但基因实在强大,真是令人悲伤的事。
学生分为,有天赋又超努力只恨满分只有100分,有天赋不太努力和天赋一般但努力学习的考高分,普通学生中游水平,怎么都考不好的。从正态分布看,我们大多数人在第二三档。
挖掘孩子的天赋在哪一块,花精力在哪一块更重要。只要不是读书拔尖,在二流学校都不会差距巨大。
现在奥数取消加分,争议也很大,正反方各执一词。说到底,真喜欢奥数的,真有天赋的,不能加分也想继续学。
一个地区新建一所学校,如果周围入住的家长智商比较高,孩子智商也高的概率就会大,这所学校几年后的升学率就不会差,就会变成热门学区房,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成就了学校。所以,有些家长的观念变了,与其花几百万买学区房,不如把这钱让孩子上适合的私立学校,小学初中,有的从幼儿园就开始了。买房子能赚几倍钱,投资收益回报最大的,绝对是孩子的成长教育。
既然智商决定学习,那我们智商一般又很努力的孩子要不要去面试好的精英学校,可以试试了,哪怕进不了去见识下也好。进一流学校,本质上是参与优质资源分配和同侪环境的,优质资源是稀缺的。有的说宁愿去普通学校当鸡头,也不去一流学校当凤尾。能去哈佛还会去二流学校吗?整体的“审美水平”是拔高的,望湖市场的头等货跟和义大道的普通货能一样吗。在能力范围内给孩子好的资源和环境。
既然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天赋不高的,只能通过后期努力去学习。
操作系统大于应用软件
天赋体现在哪里?自带的底层操作系统不同。你的系统是能升级的,能兼容的,是稳定的,还是只针对一种机型的单机版的,还时不时出错却不修复更新的。这甚至影响到我们30岁时大脑系统是僵固型思维的,还是进化型思维的。
有的人有依赖性和习惯性提问,提的问题都很简单,典型不擅长动脑的;有的人能搜索的,能查找资料直接解决的问题自己找答案。
市面上很多知识付费都是二道贩子。我们普通人学个新知识去听“得到”,去“听别人拆书”,听的都是别人自己的理解;学霸学一门新知识,直接找这个学科的源头知识,学术论文和参考文献,以及各流派众家之长。都是因为操作系统不同,处理学习的方式不同。
训练学习方法,培养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这个是可以刻意训练的,我们普通学生通过努力也是有希望学号,除了读书,学其他也一样。
蛟川的面试题,如果只看题目的答案难不难,难,比如“汪曾祺的写作风格受谁的影响?”,很多家长都没听过这名字怎么答,其实它语文考试是先看两个小视频,再回答题目。数学是现学现做,视频讲解一题,学生再做。本质上考的就是操作系统。骂题目变态的家长,其关注点就只在题目和答案难上,忽略如何运用素材和分析素材上。
家庭教育大于学校教育
国家的教育体系一直在革新,要让它一次性到位是不可能。教育改革的出发点是提升平均水平,让绝大多数学生达到一定标准,不是用来照顾个别学生,哪怕你资质过人,也得跟着教学进度上课,考指定范围的试。操作系统的前期构建是靠家庭教育,到了学校教育才靠老师去矫正,太费力了,大班化授课的老师也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有些孩子作业做到很晚,家长检查作业夜夜咆哮,还是做不好,可见家长只检查答案对错,这种咆哮只起到震慑作用。方法没掌握,一道题,今天会做了,过段时间换个样子出现,还是不会做。
也有佛系家长,说自己读书时都很普通,不要对孩子要求那么高,爱读就读,不爱读就算。这很真实,本身读书不好的人,从小读书和考试这件事对他来说就是痛苦,他从没体验过学习好是如何乐此不疲充满乐趣,更不懂学习方法好能达到什么效果,当然也觉得孩子读书一般般就够了。乍看没毛病,但同时孩子失去了去升级他操作系统而达到好效果的机会。
很多男性思维还停留在养孩子是女人的事,忽视了爸爸这个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功能和重要性。古今中外,大户人家,名门望族,家风家规家训是不是老爷立下和传承的,孩子们的教育是不是男性把控的,女性更多是负责孩子的生活起居和感情支持。到了农民家庭,因为从生产资料和效率考虑,才是男的劳作,女的养娃,而养娃也是只管基本问题。如果男性能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多投入点时间和精力,对孩子的成长会更好。
老师的作用
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多数学校老师是视频式授课,大班化教育模式无法避免。不同程度的学生一起跟随进度看视频,一天一集,各自吸收。
哈佛著名的苏格拉底式教学,是师生对话,需要学生大量的课前准备。被动型学生上对话课,他回答不了问题,也提不出问题,更加无法参与辩论,又没人逼你交作业,就跟没上课一样轻松,当然更学不到知识。
碰到好的老师很重要,却太难。好的老师会开门缝,让光照在学生身上,激发你的自主性。人生导师更重要,有醍醐灌顶之效,又能让你弯道超车。学生不要把老师当视频,主动去跟老师互动才会碰到良师,而不是等着良师来提携。
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不同于学科技能教育,是给学生融会贯通的全景知识体系。打破学科壁垒,让孩子从人类和世界的整体角度看待知识,有利于形成宏观综合视野,同时以自由思考为目标,希望孩子形成有责任感的个人人格,鼓励孩子对自我和世界进行深入探索。
时常后悔自己没有再最该读书的年纪好好学习,如果有现在一半的觉悟该有多好。还好在还能努力的年纪,碰到了良师,更加明白学习是终身的事。关于后期努力,每一块都能做深入的展开,欢迎跟有兴趣的朋友,一起探讨,一起学习,做一个终身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