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小伙伴们在设置早起打卡功能,时间不一6:30、6:00、5:30…………因为工作需要,我需要每天6:00起床,6:30到教室督促学生早读。特别是遇上冬天,有个别孩子留恋那暖暖的被窝,认真负责的我,会在6:00出现在寝室门口,几十年来,一向如此。
01假期早起搁浅
我,几乎天天早起,也习惯了早起。婆婆很是心疼,这么早起来,自家的孩子都是搁置一边。早起的时间,全然都安放在学生那里。
所以每逢假期,总是要犒劳一下自己,先睡上一觉,尤其是一定要睡睡懒觉。似乎这样才过瘾,一直活在这样的认知世界里。尤其是添了二孩,更是有足够得理由,这叫做陪娃娃睡觉。加上在重视健康的今天,提倡身体第一,睡觉也是美容,足够的休息才会精神饱满;人也要对自己好一点。
于是,早起,往往会在假期搁浅。
02早起一派胡言乱语
而今老师在呼吁早起,早起会改变人生;还提倡“早起写作”,好像没有多大的兴致。哪里有这样的写作风格:
一大早抓起笔就写,快速地写,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不停下来重读写下的内容,也不暂停去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写。即便偏离主题,也不修改不删除;即使实在没东西可写,也可以写“我真的没什么可写了,我到底该写什么”不管错别字也不管文章逻辑。就是不停地往下写,先写完再说,还要设置闹钟,即便写得很嗨,也要停下来……
第二天早上重新开始,不要重读你已经写下来的东西。
这岂不是一篇胡言乱语吗,这好像有点叫做浪费早晨!
03朝毫不费劲地写作努力
后来直至相遇《成为作家》,心里才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写作用意。这是一本畅销美国80年的殿堂级写作指南,到现在已经是第17次印刷了。
书中的第54页这样写到:尽可能早起——不要说话,不要读报纸,不要抓起你前一天晚上放在身边的书来读——立即开始写作。想到写什么,就写什么:昨夜的梦、前天的活动、虚构的谈话……将清晨的记忆快速而不加评判地写下来。
为什会提倡这样的写作方式? 因为写作会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我们首先要进行无意识写作,锻炼自己进行纯粹的写作。
即使写下的段落乱七八糟,即使自己思想模糊不清……还有忘掉有人会批评你。这样持续的练习,你会发现可以轻而易举、毫不费劲地写到一定的字数。久而久之,你会开始感觉到,从写下来的文字中得到的收获要远比从你的脑子里没有的文字的想入非非中得到的大得多。
当你一觉醒来,抓起笔几乎凭借冲动就能开始写作的时候,你已经做好了下一步练习的准备了。
原来成为作家的第一步就是要约束你的无意识,让它为你的写作服务。在我们历尽千辛万若有文字发表之前,我们早就通过白日梦的形式讲故事了。这就是充分利用人的丰富的无意识,当无意识异常活跃的时候必须必须学会轻松而流畅地写作。
谜底终于揭开,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无非是立即行动。
04重新规划开启早起
跳出原有的认知,开始重新规划自己。
学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起稿个人使命宣言书。对时间进行重新管理,晚上的时间属于孩子,陪伴孩子吃饭、帮孩子洗澡,然后讲故事睡觉。尽量克制自己,不看手机,晚上十点前入睡;自律。这样计划着,那么早上五点起床,睡眠时间足够;孩子睡到七点,也差不多了。这样可以在自己的专属书房,开始一片胡言乱语。安排好,发现人也轻松了很多。
于是暑假的第一个清晨开始了,时间早上5:00,坐标:地下室。当我开始坐下来,打开电脑敲击的键盘的时候,内心从未有过的柔软,文字静静的,有一种淡淡的香味……
我知道,属于我的日子大概开始了。
感谢训练营的活动,让五十岁的我,重新认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