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突然在网络上火起来的一个词叫塑料姐妹花,一开始只觉得好笑,也只当个玩笑听听而已,但听的多了,竟开始认真思考了自己身边的朋友,和她们之间,是不是真的很塑料。
在过去我算是一个依赖型人格很严重的人,不管做什么都需要有人陪,要手拉手上厕所,要牵着手一起走,没有人陪我吃饭就自己饿肚子,在外面玩要求朋友时时刻刻的照顾到我,可能那个阶段运气太好,遇到的朋友都无限包容我,满足我的要求,而我也变本加厉,会因为朋友分享吃的没有第一个让我吃这种事情而生气,甚至绝交。现在再想起这些我就羞愧万分,为那个狂妄自大的自己感到不好意思,也清楚的看到了自己过去有多狭隘。
那个时候对友情太过于自私,觉得这个人是专属于自己的,如果她有了其他朋友,难受的感觉绝对不亚于失恋。越来越长大,遇到了更多的人,也意识到这种想法是有多可笑,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拒绝交朋友拒绝谈恋爱,觉得反正大家最后都要说拜拜,那干嘛还要开始。这种想法的改变是在我看完小说《岛》之后,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玛丽娅命运坎坷,一次又一次的遭遇着命运给她的玩笑,在得了可怕的传染性疾病后,她一度心灰意冷,以为自己就将孤独过完这一生然后死去,但是她的好朋友佩拂提妮并没有放弃她,在玛丽娅搬到隔离小岛后依然去看望她,会让她在她的肩头哭泣,会紧握她的手,会很开心的到她隔离岛的家中聊天喝咖啡,要知道,玛丽娅得的不是普通的伤风感冒,而是令人闻风丧胆的传染病。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简直要哭了,我内心狂点着头,说是的这就是真正的友情,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友情。我问了我自己,如果我是佩佛提妮,我会这样毫不顾忌的对玛丽娅么。我犹豫了几秒才点头,也就是在这几秒钟,我对于自己一直追求的完美的友情释怀了。我清楚的看到了自己的自私,也知道自己不该这么苛刻别人,苛刻自己。大家都是萍水相逢的过路人,能结伴走一段已经很不容易,过多的情感需求只会让人倍感压力。我依然羡慕着玛丽娅拥有佩佛提妮这样的朋友,只是不再等待佩佛提妮的出现,而是尽力让自己成为佩佛提妮。
在一段关系中,我不再那么的计较得失,不再偷偷的比较谁爱谁多一点,开始充当“付出者”的角色,这个时候我才明白,爱是相互的,我不再抱怨我过去那些朋友放开了我的手,她们没有剁掉我的手已经算客气。我体验过没有回应的感情,也在一次次的小事中明白大家都是自私的,哪怕是流着同一种血液的亲人都会因为利益反目,更何况是同行之人。当我第一次意识到这件事时,我简直极度沮丧,我觉得是我做的不够好,是我付出太少,于是我继续付出,事无巨细的想着对方,我渴望得到回应,渴望得到同样的对待,在一次次失望之后,我终于接受了这种我以为是很“虚假”的友情。我觉得朋友之间藏着掖着很恶心,我觉得朋友之间勾心斗角很恶心,我觉得什么事都只顾自己很恶心,在我一次次的愤世嫉俗中,就接受了这种游戏规则。
我接受了表面互相称赞内心在骂狗屎的友情,也接受了大家聚在一起只是各取所需,面对感情开始给自己留后路,不再紧紧握住一个人的手。说实在的,这样反倒轻松很多,大家各自在路上走着,遇到了就一起结伴吃个饭散个步,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帮不了的就一起吃吃喝喝,走到下个分叉路口就说再见,这样已经很好很好了。能拥有塑料姐妹花的友情,也已经很好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