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枫丹白露
01
10月8日,在河南南阳市华龙高级中学的操场上,上演了一场大戏:
几十部从学生那里没收来的手机或被扔进水桶,或被用锤子狠狠地砸烂!
出于好奇我查阅了一下,类似事件并不是一个孤本。
2013年10月10日大河网报道了渑池高中为严肃考纪,将考场上收走的30多部学生的手机集中销毁一事。
2014年5月12日早晨,在河南登封一中例行升国旗时,学校将“没收”的21部手机,当着3000名师生的面摔进水盆销毁!
2017年6月23日,贵州省贵阳永茂中学同样也是集中砸毁学生私藏进校园的手机,并且组织学生集体观看,以示告诫。
砸手机事件又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复旦大学某教授倡导的“打骂教育”。他的观点是:不打不骂不罚是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这两件事如出一辙。
这位教授只凭自己从小没被打坏,把所有孩子的问题都归结于缺乏打骂教育,积极提倡必须重拾惩罚教育。但是这一论点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时代和个体个性的差异,谁的人生经验都无法指导和代替别人的人生!
通过暴力封杀校园手机和所谓的惩罚教育,都折射出学校管理方式的简单粗暴,以及教育理念的偏差。
首先,学校这种行为本身就涉嫌违法,手机属于私人财物,没收甚至销毁,是一种行政处罚,属于公权力范畴,法律并未赋予学校这种强制权力,难道因为这种行为发生在教育人的学校里就可以被排除于法律之外了吗?
如此简单粗暴甚至违法的教育方式,不应该成为教育机构的选项;它不仅有违教育本义,也容易激发学生逆反心理,只能积累仇恨,不能缓解矛盾。
在教育者尝试这些方法时,自己的言行在传递给孩子什么样的信息?
有力的锤子,无力的教育,砸手机和单一的惩罚教育透射出教育的无力,如同黔驴技穷,只能采取暴力手段制服,好似一个没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恼羞成怒后大发脾气,戾气十足的抡起武器。暴力教会孩子的是什么?只能是以暴制暴!
可以说,砸手机事件是我国教育的一个缩影。
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出这个信念,认为通过惩罚孩子,让孩子感觉更糟的方法就能够让孩子自发的做到更好?
02
2014年,就读于下城区某小学四年级的女生小莉,因抄作业被父亲过度体罚致窒息,后经医院长达15小时的竭力抢救,还是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暴力事件和惩罚教育?!
暴力的打骂教育和砸手机都透射出深深的戾气,和急功近利的气息。
为什么会出现暴力教育?利益的驱使、急功近利才会使暴力横生。
教育的畸形和利益相关,许多学校学生的成绩好坏关系到学校的升学率,学生成绩好了也跟老师奖金直接挂钩。升学率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学校的生源。对学分的追求、教师和学校的利益与升学率的连带关系,这些利益锁链使我们的教育一叶障目,其他都视而不见,甚至在学校做出砸手机的举措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教育已经偏离了它应有的轨道和样子。
作为以高分为唯一标准的应试教育,家长看到学生前途的路径只有这一条,如果不通过这条独木桥的淬炼,可能孩子将来的生存就是问题,因此心急如焚的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也衍生为暴力的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应该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不但有知识,还有礼有节、有原则、知对错、具有优良品德、人格魅力的人,这才是教育本来的目的。我们常说教育改变命运,而主宰命运的因素里包含什么,不止是生存的本能,还包括为人准则、人生观、性格、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判断,等等更多的精神层面的认知。
授业解惑的师者,成了斯文扫地的法盲,最终亵渎的是教育本身。
现在教育背后的巨大动力却来源于各种生存利益,教育走了样,变了味。
03
没有内驱力的人生,走起来会很困难。
手机就像一扇门,既能够让我们的学生走向外面充满诱惑的世界,也能让我们的学生走向外面的精彩世界。作为一名教育者,不应该是封死那扇门,而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告诉学生如何自律。
对于孩子的一些错误,如果我们总是用惩罚,孩子们从错误中到底能学到哪些有价值的东西?
何况,学生使用手机并非全部都会影响学习,只要使用得当,也可以获得知识,手机也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补充和助手。
教育应该是充满温情的,堵不如疏,比起粗暴的销毁和生硬冷酷的“禁机令”,循循善诱的教育更容易被接受,合理的引导和控制更能起到教育的作用。
作为学校可以采取对手机临时保管的策略,主动上交周末还,被动上交期末还。对学生坦诚相对,告诉他们为什么要收手机。首先让学生认可老师学校的观点,然后才去执行决定。至少他们知道了,手机不应该进入课堂。
学生学不学习,其因素很多,手机只是其中一个,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没有手机也代表着很多的不便。
学生使用手机天塌不下来。教会他们正确使用才是最核心的,毕竟他们以后的人生中手机是不可缺失的。
对孩子错误行为的惩罚,错误的行为只是冰山上露出来的那一部分,孩子们错误背后的冰山下面是什么想法和感受?一味的将露出的冰山全部铲除,如同从前的“网瘾战争”前段时间的“王者农药”现在的手机集体销毁,在本质都是一样的: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都是在做一些治标不治本的工作!
如果我们只是为了一时的升学率,简单粗暴的把手机销毁、没收,那我们真的是尽职尽责了吗?
我们有多少位教育者去研究过“互联网+教育”是怎样的模式?如果不加引导的制止,那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就真的是这个信息飞速时代的罪人了。
犯错,对错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错误中学习担当,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推动我们不断的成长的重要力量。
没有不犯错就能成长的人,关键是从错误中能学习到什么。如果对待错误,只是惩罚,我很担心,学到的可能是叛逆,以暴制暴。
只有当我们做好自己,用尊重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才会学习到什么是尊重。
暴力往往会激发人的反抗机制,缺乏打动人心的力量。正如教育孩子一样,我们不是教会孩子如何尊重,我们是在每件细微的小事中,和孩子一起学习如何做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