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晚饭有一阵儿了,六岁的妮妮拿着刚画完的一副蜡笔画递给客厅里正窝在沙发上低头看手机的爸爸,期待地看着爸爸,问道:“爸爸,你看看我画的好看不?”
爸爸并没有接过画,只是瞟了一眼,敷衍着说:“宝贝画得真好!”,继续看他的手机,没再理睬妮妮。妮妮把画放在茶几上,用她那粉嫩的带着小酒坑儿的肉肉的两只小手抓着爸爸的一条胳膊,摇晃着,撒娇地让爸爸陪她玩青蛙折纸,然后比赛谁折的青蛙跳得更远。妮妮差点把爸爸手里的手机晃掉,爸爸正看手机看得意犹未尽,用他的大手移开妮妮的小手,往外推了推妮妮,又拍拍妮妮的肩膀,让她去找妈妈玩。
妮妮略有些失望的跑去卧室找妈妈。妈妈穿着睡袍正斜靠着床,脸上敷着一层白生生的东西,只露出眼睛和嘴巴,有点像动画片里的奥特曼。妈妈手里也拿着手机在目不转睛地看着,没注意到妮妮进来。妮妮满心欢喜地把粉嘟嘟的小脸凑到妈妈跟前,想让妈妈陪她玩折纸,妈妈瞄了一下手机右上角的时间,“哟,都九点半多了,赶快睡觉吧,明天还得早起去幼儿园呢!”随即放下手机,领着妮妮到洗手间,洗涮一通后,又麻利地帮妮妮铺好被子,嘱咐妮妮赶紧脱衣服睡觉。
妈妈关了灯,又斜靠在床头,盯着手机,片刻也不曾离开,有一搭没一搭地应付着妮妮的话,被问得烦了,就加重语气让她赶紧睡觉。妮妮想听个睡前故事的愿望经常被“时间晚了,赶紧睡觉,否则明天起不来了”之类的话给堵了回去。
手机这玩意儿
也许自从手机这种玩意儿诞生开始,就注定会有那么一天,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让人又爱又恨,欲罢不能。不带在身边就会焦虑不安,上不了网就会心烦意乱。
经常下意识地看看手机,看看有没有错过重要的电话;看看有没有微信留言。
看看朋友圈里更新的消息,给好友点个赞,送个祝福,调侃一下,帮投个票,欣赏一下出去旅游发的美景、美食。
看看微信群,时不时地聊上几句,哪哪的同学又聚会了,哪哪的亲戚家办喜事了,谁谁又生二胎了,谁谁升官发财了,谁谁出国了,谁谁离婚了,过节的时候抢抢红包,发发红包……
再看看公众号里推送的各种符合自己胃口的文章,有本行业的,有时事评论的,有保健养生的,有职场感悟的,有本地生活的,有历史故事的,有互联网的,有某些社团的……
心情好的时候来张自拍;出去玩的时候,拍些美景;或者晒晒娃的成长趣事……
还能过过游戏瘾,游戏世界尽情遨游,总有一款适合您。
还能追追剧、观观影,沙发上,被窝里,飘窗边……有网的地方你任选,巴望着啥时候手机电池变成永久续航的,有时候被剧情逗得哈哈大笑,有时候感动得稀里哗啦,有时候看的废寝忘食,有时候看的浮想联翩……
去陌生的地方的时候,点开导航,一准儿地省心又省力,简直就是路盲们的贴身保姆。
清晨,它还会在枕边不厌其烦地呼唤你起床。
仿佛一部手机在手,世界尽拥掌中,它知道你的一切,了解你的所有,也许你真的离不开它。
别因为手机,冷落了孩子
首先关注一组数据:“55.7%的父母表示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在3小时以上;父母陪伴孩子时间越长,对亲子关系越满意,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在3个小时以上的父母对亲子关系的满意度高达78.5%”,这组数据来自于一份2015年通过对20多个城市,以80后父母为主要调研对象的家庭亲子关系报告。
还有一份2014年的家庭关系报告中列出的调研数据:“17.8%的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常看手机,51.8%的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偶尔会看手机”。
当父母把精力放在看手机上,往往会忽视孩子,减少与孩子的互动。父母单纯和孩子呆在一起但不去关注孩子,并不是真正的陪伴。当我们以这样的状态陪伴孩子时,孩子感受到的只有敷衍、应付,而不是爱与关注,这样并不能带给孩子满足感和幸福感。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孩子的成长时光也将一去不复返,尽量挤出些时间,好好珍惜和孩子相处的日子吧。多去聆听他们、鼓励他们、尊重他们、积极应对他们的提问,平等的和他们沟通,陪伴他们一起探索五彩缤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