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乡村振兴人才 建设幸福美丽的现代化新农村

建设幸福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就必须从根本上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提高农民素质、培育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以提高本土农民素质培训为主,吸引外来精英人才为辅,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成立政校研企培训联盟,为培育乡村振兴人才提供组织保障。建议由政府主导,成立由农业农村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农业职业院校、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加的政校研企组成的佳木斯市乡村振兴人才培训联盟,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人才培训工作。

创新培训理念和培训形式,为培育乡村振兴人才提供机制保障。创新培训理念就是要树立贴近农民、以人为本的新培训理念,将农民培训与发展主导产业和助推特色优势产业结合起来,将培训与县情、村情和农民实情结合起来,精心制定课程内容,以村村有产业、人人有技能、家家都致富为目标,提高农民技能,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创新培训形式就是要将理论授课与现场实训相结合,一般培训与田间学校模式相结合,线下培训与线上学习相结合,农闲集中培训和日常技术服务相结合;课件授课、图片展示、幻灯播放、农民土专家授课、学员交流互动相结合。

实施精准分类培训,为培育乡村振兴人才提供主体保障。乡村振兴人才应按照“两委”干部、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和普通农民三个大类实施精准分类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和工作需要,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量身定制”不同的培训方案。通过实施精准分类培训,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乡村振兴人才。紧紧依靠这样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乡村振兴专门人才,带强农业产业、带领农民致富、带动农村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积极开展筑巢引凤,为培育乡村振兴人才提供活力保障。市委、市政府要在吸引人才上出实招,把更多从农村走出来的精英群体和涉农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引回乡村创新创业,打造一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高素质精英创业群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