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了一个新的好去处-图书馆。离住的地方很近,走路十分钟左右。我很惊讶,也很欣喜,搬来了快半年了,第一次发现附近有图书馆。
于是,终于在昨天,我背着一个帆布包,顶着秋天有些干涩的风,沿着高德地图的指示,找了过来。很近,甚至我平时会偶尔经过。我上了楼来,本以为会没什么人。毕竟,这个节奏这么快的城市,周末的时候谁都想着在家补觉,谁会跑到图书馆来?然而,令我意外的是,等我上到三楼,才发现满满当当的都是人。图书馆不算大,一半是藏书区,一半是阅读区,桌椅摆的不算宽敞,但几乎每个座位都坐了人。一走到门口,就有一种肃穆的令人肃然起敬的氛围,里面很安静,只有细碎的翻书翻报纸或者敲键盘的声音。
我背着我的帆布包,放轻了脚步,走到藏书区。半间屋子整整齐齐的列着七八列书架,里面满满当当的都是书,我站在书架前翻了一下,看到了《芈月传》,我翻了一两页就放了下来,然后再往前走。在一列书架的顶端,我看到一个小女生正坐在地上,手里拿了一本书在看。她感觉到了我的脚步声,抬头看了我一眼,然后转了个身背对着我,继续看她手里的书。我感觉有点无趣,便不再打扰她的清静,从藏书区走了出来,走出来的时候才发现藏书区是有指南的,文学类,艺术类,农业类,历史类等放在了哪里都有提示。我在想,下次来直接奔着文学类去好了。
我还是继续走了出来,在阅览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空座位。于是我放下我的帆布包坐了下来。拿出电脑,在键盘上敲字,然后看书,前两天刚买的,魏小河的《失眠书》。一开始看书名以为是一本治疗失眠的深夜故事,翻开才发现原来是作者在夜深人静,失眠的时候写的一些故事。都是一些稀疏平常却真实的故事,很多农村孩子才会懂的趣事,还有一些旅行的故事,看了心生向往,向往着出去旅行,也向往着把自己童年的那些农村回忆都敲出来,算是对过往经历的一种交待。
坐在对面的是两个小姑娘,拿着两杯鹿角巷的奶茶进来,是特调的那款,有着类似咖啡拉花的独特造型。其中一个小姑娘,把两杯奶茶都放在桌上,然后打开手机摄像头,开始找好角度拍照。而后,开始喝奶茶,同时,咬着吸管,在自拍。我一开始在想,为什么要这么造作的来图书馆拍照呢?后来我觉得可以理解,起码,她们很尊重的没有制造出任何噪音;其次,她们既然选择了来图书馆,说明是喜欢这种氛围的。她们精心摆好角度拍出来的照片,放在朋友圈,获得朋友的点赞或评论,给她们带去欢喜,那也说明,她喜欢在朋友心中是这样的一个形象。大家都喜欢一种仪式感,大家的热爱可以很广泛,但是分布在每件事情上也或深或浅,不能因为别人对这份兴趣不够深,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审判和批评。即使非常喜欢看书的人,也有很多时候把书丢在了一边选择蒙头睡大觉。既然存在,就有它合理的地方。
坐在后面有一位老爷爷拿着一摞厚厚的报纸,打起了鼾,那鼾声越来越大,周围的人开始小声议论。老爷爷似乎听到了,醒了过来,他很尴尬的扶了扶眼镜,坐正了身姿,继续看报纸,于是周边安静下来。我看我旁边的小姑娘,拿着厚厚的稿纸在演算着什么。我趁去卫生间的时候偷偷瞥了一眼,原来是英语单词。看她面前的资料里,有一本肖秀荣。隔壁桌坐着一对父子,爸爸在拿着一个小本本在上面记着什么的,儿子看上去是小学几年级,拿着自己的作业在旁边安静的坐着,碰到不会的题,会转身问旁边的父亲:这题怎么做?爸爸会耐心的解答。大概是小孩问的多了,后面听到父亲说:你先把题目认真的看完。而后的间隙里还听到一句,选那个答案长的。选答案长的,不禁想到高中数学老师教的万能方法,选择题不会的都选C,或者是选那个答案最长的。我对面坐了一个中年男的,也在拿着电脑,偶尔看看电脑,偶尔扶着脑袋在想什么,偶尔掰着手指头,嘴巴里默默念。我想,可能在处理工作邮件什么的吧。这也是一种很有趣的体验,那个中年男子,大概也没有想到,他对面的那个小女生,正在电脑上敲着关于他的一些蛛丝马迹。
我素来对图书馆,对自习室这样的地方,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尊敬。只要一踏进去,我似乎就隔绝了外面的那些人声鼎沸,纷繁吵闹。在大学的时候,我绝大部分的空闲时光,都贡献给了自习室。因为学校的图书馆离宿舍很远,而且晚上九点就关门了,位置也不能固定,需要每天提前去占位,所以我放弃图书馆选择了自习室。我在那里面有一张属于自己的桌子,桌面上列了一排的书,都是考证需要看的书,导游证,人力资源证,会计资格证,初级会计,计算机,四六级等等。这些是在桌面上的,是我需要看的正经书。然而在桌子下面,我放了几本课外书,我记得是毕淑敏的书。偶尔在那些知识点和公式里感到厌烦的时候,我便从桌子下面拿出这些书来看,看上一两篇,然后自己又被一种负罪感包围着,乖乖的放下课外书,重新拿起那些专业书。那时候我经常想着,等我把这些证都考完了,我一定要多看一些毫无目的的课外书。这种心情,和高中紧张备考的时候在桌子里面偷偷塞了一本《故事会》的心情是一样的。
现在我毕业已经一年多了,我仍然喜欢学校,喜欢图书馆这样的地方。其实我的骨子里,是有一些文青的情怀的。如果可以,每天敲敲字,看看书,这样的生活,我还是非常向往的。初中的时候,全班同学都知道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班主任在成绩单的评语栏,郑重其事的写着:我相信,你的作家梦一定会实现的。我感觉惭愧,一路走来我丢了自己的梦想。高中选择了理科,虽然仍然是班里文章写得还不错的那几个人之一,虽然语文成绩也还是前几名。但是,对语文试卷上以外的作文,对除了语文教材以外的阅读,我都一直处于一直渴望而不得的状态。我要拿起那些难啃的理科题目,对着天体运动,对着细胞的DNA,或者是某某物质相融,产生的新物质而发呆,想到脑袋快要炸裂。放空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仍然是那些不停旋转的球体,是数学上的圆,也是物理上的天体运动。
蒋方舟在微博上晒出自己的书房,配文:在一线城市以三四线城市的节奏生活着。心向往之。在这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魔都,我尽量保存着自己心底的那一丝原始的梦想。比如,对图书馆莫名的热爱与尊敬,对整齐的桌面和书架的真心欢喜,对住在学校周边的内心欢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