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这句话,是《摆渡人》开篇的第一句话,英国中学教师克莱儿·麦克福尔,本书的作者,这本书的灵感来自于她对"人死后会发生什么"的好奇和希腊神话中的冥府渡船人故事的结合。在传统的希腊神话中,冥河上的摆渡人叫卡戎,他是冥王哈得斯忠实的船夫,肩负将灵魂安全送到对岸的任务。记得在中国的地府文化中,似乎也有黄泉摆渡人这个说法。一个枯瘦的老头,撑着一艘破旧的乌篷船,载着一个个灵魂驶向彼岸。水中恶鬼会幻化出船上人的执念,或是放不下之人,或是及其恐惧之事。若船上人心智不坚,则会被拉恶鬼入水中,永世不得超生。东西方的神话传说显然有某种奇妙地重合,这让人不禁幻想,在世界的另一端,是否真的有这样一条河流或是湖泊,需要人摆渡才可通行。
摆渡,也许又是世人会错了意呢。苦海无边,无论是生前的罪孽,或是内心的恐惧,过不去,便需摆渡吧。传到人世,人们便自行划了一片水域安置在黄泉路上的必经之处,此水非彼水,不过都是深陷泥沼。在书中也描绘了这么一片湖,湖水冰冷粘稠,深处还潜藏着形似鳗鱼的怪物。在湖上,崔斯坦为迪伦摆渡,送她直达对岸的安全地带,护她不被恶魔侵扰。然而纵观整个故事,仅仅只是崔斯坦摆渡迪伦吗?不,生来只为摆渡的摆渡人,摆渡灵魂,也在被灵魂摆渡。他一开始只是纯良无知,满心的宽慰那些因为死亡而悲伤遗憾的人,到后来渐渐认清在死亡阴影下更加丑陋的人性,变得冷漠。然而这一颗冰冷的心,也被少女迪伦捂热,成为他从一道光化为人的基石。
除去建立在亡灵世界的神秘色彩,也许这只能算一个小清新爱情故事。十多岁的少女迪伦,遇见十多岁的男孩崔斯坦,相遇相知,相爱。顺理成章的结局,但是并不俗套,比如迪伦鼓起勇气打破生与死的规则,虽然收获了与崔斯坦重聚的甜蜜果实,却也不得不背负害死一个无辜女人的愧疚。因为生活不完美,故事的不完美则会拉近它和生活的距离。因为是处女,所以灵魂纯洁无暇,还有魔法小屋等等设定,也让这个清新的故事,沾染上一些西方宗教以及魔幻传说的俗气。但总的来说,瑕不掩瑜。荒原是心像的投射,这样的说法颇有几分道理。以及心之所至,是为出口这些可以看出克莱尔认为死后的世界是一个精神的世界,魔鬼的存在是内心的脆弱与恐惧,而你敢于正视它时,它就再也不能伤害你了。恶魔还在头顶盘旋,但你不注视它的眼睛,它就无法伤害你。正如恐惧永远存在于你的情绪里,但你明了它的存在,不去在意,恐惧就无法使你惊慌失措。
看完小说的我,常常在想,若我死去,我的心像将投射出怎样的一条道路呢?迪伦因为死在隧道里,所以她的灵魂走出隧道见到崔斯坦时,群山环抱,青山绿水;因为她讨厌体育运动,所以山路陡峭难走,似乎是上帝的顽劣心就是要磋磨她这个娇弱的女孩子。我呢?也许是空无一物的戈壁沙漠吧,远观火热炽烈,走进其中才知道一片荒凉。那时候,如果我身边坐着一个陌生人,我们面对着闪烁的炉火,若他告诉我我的死讯,那么我会如何呢?会哭吗?还是会回望这一生,觉得温暖居多,酷寒为少呢?但我想,我一定是满足的,哭过,笑过,感受过,如今正在进行的一切是如此真实,我喜欢这样真实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