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一年级的写字课,用了分组奖励笑脸的方法才使一群小皮孩坐在了座位上,终于安静了下来。我暗暗松了口气,一年级的小学生难弄的很,只是简单的敲桌子和呵斥根本无法正常开始上课。当然,厉害的老师除外,我用敲桌子的方法只是把自己气的半死,正确的开课模式还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把兴趣点转移到老师和学习身上。
但几秒钟不到我的挫败感就来了。后排坐的一个小男孩瞬间跑到我的面前,笑嘻嘻的仰脸看着我:“我忘带写字书了。”我还没说话,下面就炸窝了,“老师,我也忘带了!”“我也忘带了!”随之跑下座位往我跟前凑。啪啪敲了几下桌子,完全不起作用。只有重新启动笑脸奖励法,“我们比赛一下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最先坐好,得的笑脸最多?”这个效果还是不错的,很快回到了座位上,接着鼓励,“第一组非常好,接着比一比哪个组最先把写字书和笔拿出来,放好。”不错,书笔拿出来了,可以写字了。除了一个小朋友,依然执着的站在我身边,仰脸看着我。
“你也回到座位上去。”
“我忘带书了!”
“老师不是说了么,忘带书的同学先在本子上写。”
“我没有本子。”
“借你一张纸写。”
“我不想写。”
无语!我无奈的看着他,挺瘦弱的小男孩,瘦长的小脸,脸颊上散布着浅褐色的雀斑,小眼睛里眼珠滴溜溜的转。应该是很聪明的小孩。我拉着他送到了座位上,“上课坐着自己的位置上,有问题举手说。”他扭动着身子,很不情愿的斜坐在板凳上,然后趴在了桌子上。“如果不想写就趴着休息吧!”我看着他执抝的样子,觉得和他扯不到头,暂且这样吧。
我又一次交待了一下今天要写的任务和要求,边说边检查学生的坐姿和拿笔的姿势是否正确,写的字是否工整。看到我又走到他旁边,熊孩子又笑嘻嘻的说,“我不想上了!”“我想回家!”我说:“好,你回去吧,给你妈打电话让她来接你。”这样一说,他头摇的和拨郎鼓一样。头一扭,又趴在那了。又过了几分钟,“我饿了!”我瞪了他一眼,不知道说他什么。可能是看我没理他,他开始活跃起来,不停的回头和别人说话,捣乱别人写字。别的同学开始告他的状,我过去批评了他几句。他翻着眼睛看我,说:“我怎么了?”我语气严厉的说:“你回头说话是不对的,老师不是说过了么,要坐着自己的位置上,保持安静么!”他瞟了我一眼,眼神里都是轻蔑和不屑么?反正不是七岁孩子该有的复杂眼神。“记住啊,再回头我要敲了啊!”我又警告一下。他马上用手捂住了耳朵,非常烦躁的嘀咕,“我听不见,我听不见!”周围的孩子看老师批评他,都开始告他的状。我赶紧制止了孩子们的落井下石,看着这个小男孩捂住耳朵的样子,突然觉得好难过。这是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才养成这样令人厌烦的行为反应呢?不停的批评和指责吧?他最需要的应该是表扬和鼓励,还有更多的耐心。
想起几年前教过的一个熊孩子,上课前规定了不准写别的作业,被我发现写语文试卷,我说:“不准再写了,再写老师就生气了!”熊孩子看着我笑眯眯的说:“生吧,生吧!”顿时,气的差点岔了气。更早的一次,刚上班没几年吧,特别的认真负责,小孩子交的美术本容易破损散页,我一本本的给他们整理好,用胶水粘,再用订书机订好。看着整理好的本子,自己好陶醉,看老师对你们好吧。五年级的班,发作业后,一个白净的女生拿到作业本就开始生气发飙摔本子,“谁把我作业本订成这样了?”我也懵了,直接被气晕了。现在想来就不禁一笑,觉得孩子还是孩子,唉~
教育孩子确实是一门艺术,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自己家里的一个熊孩子就缠的我力不从心,在面对一班四五十个孩子时,更容易疲劳烦躁,处理问题就容易简单化,就希望孩子都是听话的乖孩子,这样上课就不会那么累。
虽然不太可能,但还是希望下午的课就是这样吧。听话,别惹我发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