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老师举过这样的一个例子:
有一个学员对老师是非尊重,我们姑且称这位学员为甲。这位学员需要一位中医比较好的大夫,正好老师觉得乙的中医水平不错。
于是这位老师把乙推荐给了甲。
甲由于是乙是老师推荐的,再加上乙的医术水平很高,所以,甲对乙是非常信任。
甲与乙熟络后,乙有意无意地向甲推荐了一个投资,这个投资乙向甲打包票一定没问题。
甲对此深信不疑,因为他觉得老师和乙都是值得信任靠谱的人。
但最后这项投资却以失败告终。乙把里面的积蓄全部搭了进去,并因此时甲与乙闹得很僵。
后来甲找到老师,埋怨老师给他介绍了一个骗子让自己倍受损失。
这位老师很无奈,因为他只是告诉甲,乙在中医方面不错,并没有说投资方面好。但是,也恰恰因为这件事,这位老师再遇到有人请他介绍什么人,都会婉拒,因为很多人不具有对事理的判断力。
我讲这件事是想说明,人无完人,有些人在某方面很擅长、比较权威,但是并不意味着他在其他领域也擅长。
人就是这样,一旦因为某个人在一个领域水平比较高,就会对其建立信任,而这种信任会延伸到对整个人的信任,那么当对方在不擅长的领域发表意见,自己也是深信不疑的。
这就是缺乏对事理正确的分辨性。
人毕竟是人,精力是有限的,擅长的领域也是有限的,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学经》说:
以人为师,犹如崇山遇向导,丛林遇标的,离此山者,向导可敬不可听,出此林者,标的可留不可从。
崇山的向导和丛林的标的,都是在其一定范围内具有权威性,一旦向导离开崇山,标的离开丛林,我们只能感谢其在权威的领域给与的帮助,但是接下来的路需要寻找其他具有特定权威性的人或物。
现在网络中“专家”一词被调侃成“砖家”。
还有最近网络上蔓延一句话:大家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这不仅仅是因为有些“专家”说了违心的话,还有一部分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在其不擅长的领域大放厥词。
事实会验证他们所说话的真伪,一旦曾经信誓旦旦、义正严词的“谎言”被戳穿,迎来的就是信任的崩塌。
其实,在这个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信息满天飞的时代,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权利,“砖家”也有他说话的自由,关键在于人们要懂得分辨。
要怎么做?
我们要建立“一体二相”的思维逻辑。
一个人在A领域是权威,我们相信他,但是这种相信不能蔓延到B领域。
A领域的擅长与包括B在内的其他领域的不擅长都是一体的,都是这个人。
我们看待一个人,千万不要因为某件事、某个领域让人信任,因此就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我们评判一个人或一件事要从多个方面、多元化、多个角度去看,不要盲目下结论。这并不是不信任,而是对自己对他人负责。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