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没有经历过这种人生的人,不会明白这句话有多沉重。
“他猥亵了我。”
2012年,一部名叫《狩猎》的丹麦电影上映。刚刚经历离婚的男主角卢卡斯,在一家托儿所上班,很受孩子们喜欢。小女孩卡拉就是其中一个,她是卢卡斯朋友的女儿,也因此,卢卡斯经常带她上学,送她回家。渐渐地,卡拉对卢卡斯的喜欢变成了懵懂的爱,有一次,她趁着卢卡斯不注意便捧起他的嘴去亲吻。
卢卡斯意识到卡拉的反常,于是把她叫到身边,说:“你只能亲吻爸爸和妈妈,知道吗?”说着,他拿出卡拉偷偷放进他口袋里的爱心,“还有这个,是你偷偷给我的吗?”明白卢卡斯的拒绝之意后,卡拉留下一句“我不知道”便离开了。
一天,托儿所的所长突然把卢卡斯叫到办公室,两个人面对面,气氛很压抑,所长沉默了片刻后,说道:“有一件非常严重的事要跟你说,幼儿园的一名孩子向我反映,你曾向她展示自己的私密部位。”
听到这句话后,卢卡斯一脸震惊,更让他惊讶的是,举报他的孩子正是卡拉。
一边是刚经历离婚的失意男人,一边是正上托儿所的天真小女孩,正义的天平自然而然的偏向了卡拉。
于是,卢卡斯被托儿所辞退,被小镇上的人孤立,他去超市买东西,被别人直接架着扔了出去,甚至有人将他们家的小狗杀死,裹在袋子里,抛进屋子。
孤独、恐惧、绝望,彻底笼罩着卢卡斯,就连警察都不愿意相信他是被冤枉的。直到有一天,小女孩卡拉意识到了自己对卢卡斯犯下的错,对着众人说出了真相,卢卡斯才重新获得了友谊和别人的尊重。
但,一切尚未结束。在卢卡斯儿子的成人礼那天,大家一起去林中狩猎。破碎的阳光照在大地,林子里有一只鹿在游荡,卢卡斯对着它瞄准了半天。
只听“砰”的一声响,有人开了枪,但不是卢卡斯。丛林深处,有一个人,对着卢卡斯开了枪。尽管卢卡斯已经获得了清白,但在那个开枪人的心里,他依然是个猥亵幼童的混蛋,必须被处死。
这世上还有什么东西能让人如此固执的混淆黑白,我想可能只有话语的力量。
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女孩靠一句话就可以轻易的摧毁一个成年人的生活;空穴来风的一句报复,就可以让整个小镇的人陷入癫狂;即便是在讲究证据的法制社会,一句话也可以轻易得改变现实,收买人心。
而且,往往几个字一出口,就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有种你就别活了!”早些年,在泰国的一家超市里发生了一起自杀案件。
一位愤怒的父亲,对着自己沉迷于网络游戏,终日消沉的儿子,撂下一句话:“有种你就别活了!”说完这句话后,父亲把手枪上了膛放在柜台上,准备转身离开。就在这时,儿子拿起枪自杀了。
父亲听见枪声后一回头看见儿子躺在柜台上,一动不动。一瞬间,他以为儿子是在装死,上去便对着儿子的脑袋打了一巴掌,结果儿子的尸体顺势倒在了地上。
一旁的父母这才反映过来,儿子真的自杀了,嚎啕不已。谁又能想到他会傻到真的自杀?更何况是他的父母。
心理学上有个“意识狭窄”现象,讲人在愤怒时很容易死盯着负面信息不放。很多平时看来无足轻重的一句气话,在这种情况下对人造成的伤害都呈几何倍数增长,一旦被刺激者的情绪失控,便会做出傻事。
之前我在报纸上也看到过一则类似的报道。一个小男孩的父母想离婚,但迟迟决定不了孩子抚养权的归属问题,因为他们谁都不想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生活。
终于有一晚,两个人在家里大吵了一架,情急之下,丈夫喊了句“谁都不要,那干脆摔死算了。”妻子听到后,毫不示弱,恶狠狠地回应道“摔死就摔死。”结果第二天早上,妻子敲儿子门,催他上学,屋子里却迟迟没有动静。她推开门后,才发现孩子根本不在家里,但卧室的窗户却开着……这时,距离他儿子跳楼自杀,已经过去了7个多小时。
造成孩子死亡的,绝不是离婚这件事本身,而是父母在离婚过程中长期的恶语相对、互相伤害,让小孩陷入了“意识狭窄”里。
我一直认为,一个成熟的人最应该具备的能力只有两种,那就是控制情绪和好好说话。尤其是面对最亲近的人时,更加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嘴巴,你永远不知道哪句话,就会对一个人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任何一种关系里,好好说话都体现着一个人的担当,也决定着一段感情的长度与质量。
“你怎么这么笨!”
小雅今年25岁,但患抑郁症已经有十几年。她上小学的时候,全班四十个小孩,但班主任总是抓着她一个人不放。上课的问题不会回答,班主任批评完她之后,总会加一句“你怎么这么笨!”
每次考完试,班主任总会当着全班人的面公布成绩,到了她这里,总会加一句“你怎么这么笨!”她去办公室和其他老师请教问题,班主任看到后,总会极其冷漠地说一句“这孩子太笨了。”
其实,她的成绩并不是班里最差的,她的态度也比别人要积极很多,但不知道为什么,班主任总是与她针锋相对。
日子久了,她的自信心彻底被磨没了,上课的时候听不进去,学了的东西立马就忘,成绩一落千丈,连和别人交流的勇气都没有。
初二那年的一次期末考试,她考了年纪倒数第一,心情极度低落,出了教室便从楼上跳了下去。命虽保住,魂却没了,因为在接受心理医生诊断的时候,她被查出了抑郁症。
随后近五年的时间里,小雅一直被这病反反复复地折磨着,她告诉我,如果没有当年的那句“你怎么这么笨”,她可能不会变成这样,至少,也可以健康的生活。
但偏偏,有时候一句话就可以毁灭一个人。
2014年7月,第57届戛纳国际创意节上,艺术家谢勇凭借一组名为《语言暴力》的作品最终获得了创意节银奖。他把几个与语言暴力相关且最具代表性的词,做成了“武器”。
但激发他创作灵感的,却是几个少年犯。
当时在教养院里,给孩子们做心理辅导的心理师在辅导过程中发现,促成这些少年犯犯罪跟他们父母在平时生活里的惯用语言有很大关系,最常见的几句话就是“废物”、“猪脑子”、“丢人”、“就知道吃”等等。
于是他才创作了这组作品,旨在呼吁家长、老师们停止语言暴力。毕竟,比起花费十几年的苦口婆心去成就一个人,用几句话去毁灭一个人要简单太多。
这也是我今天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有一个好好说话的成长环境,对一个人来讲,实在是太重要了,每个人都有义务承担起这份责任。
就像刘墉先生说的,“坏话好说、狠话柔说、大话小说,笑话冷说、重话轻说、急话缓说,长话短说、虚化实说、废话少说,把话说到心窝里。”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善良。
永远别说你不知道怎么好好说话,那只是因为你没有多想一想。当你具备无需提醒,就可以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时,好好说话只是自然而然的行为。